第六百八十八章 承恩解梦

    第六百八十八章 承恩解梦 (第2/3页)

时的长城,隋时的大运河。这两样大工程,哪一个不是如此呢?根子就在于这些都是无数百姓尸骨堆积起来的!

    百姓们怎么会有政治家那些远大的胸襟与眼光呢?他们看不到什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们能看到的只有朝廷对他们无情的压榨,胥吏们贪婪的盘剥。而百姓们想要的也不是统治者为他们画下的虚幻大饼,甚至有些统治者连画张饼的工序都省了,直接撕下“民为水,君为舟”伪善的面具。使百姓仅为糊口活命的目标都成为了奢望,试问如此对待民众百姓,百姓焉能不拿起锄头和棍棒反抗?他们的初衷也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能苟活下去。

    这种反抗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放出了无数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至于他们反抗的初衷只怕也早就抛到了爪哇国去,这些平素里温顺的百姓们只想着抢钱,抢粮,抢婆娘,打到皇宫坐天下。反观如今的大明江山,又何尝不是这种尴尬而又残酷的悲惨境地呢?

    所以,督造衙门绝不能再用徭役。

    “你回去统计一下,缺多少人力,你报上来!”

    陈文柄想也不想便答道:“若以一府的工程盘算,至少还有万人的缺口。”

    李信沉思了一阵,便让陈文柄先回去等消息,最迟明天,会给他提供足够的人力。陈文柄终于还是改变了隐退的初衷,而继续承担起了修渠的重担。

    陈文柄走后,李信立即召集军中将校,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军事会议,议题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修渠!

    “甚?让俺们这些拿刀,拿枪的去抗锄头,铁锨?人心还不都散了?”

    “眼瞅着西边在打仗,兄弟们都摩拳擦掌等着上阵呢,现在要说去修渠,”

    很多人都暗暗摇头,就连素来稳重的程铭九都表示不能理解。李信也知道这些人都是骄兵悍将,但他们惯于服从军令,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利,便很可能事半功倍。

    对于他手下的军将们,李信不打算费力说服,因为在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后,他发现有时候以威权解决问题,反而简单有效,如果每每总是试图以理服人,那么他会发现自己很快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纠缠中去。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明天,对,就是明天。我要见到五千个精壮士卒,准备好一切……”

    当然,为了安抚军卒们的情绪,李信还是做了拖鞋,承诺在工程期间,会发给每位士卒双饷。这也为将来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那就是一旦再有需要三卫军参与工程的时候,带兵将领们会以此要求加法双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信不能全然不顾及麾下军卒的情绪。

    当日晚间,太平府传来的消息。黄梅贼进攻荻港,被魏国公大败,贼兵仓惶逃窜。

    魏国公徐弘基这么快就到了太平府,这还真出乎李信预料。只是这场所谓的荻港大捷,据他估计只怕其中的水份没有八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