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挺进本州

    第九百一十七章 挺进本州 (第1/3页)

    黄胜在盛京的时候就已经打算好了,借给多尔衮的白银和军粮全都到倭国去拿。他早就听说过,倭国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虽然表面上有天皇,但实际掌权的却是权臣将军。这就好比汉末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般。

    时下的倭国正是这种情况,别看他们国土不大,但却人口众多,在狭小的四个岛子上竟然林立着百十个藩国。虽然他们名义上都听命于将军幕府,但实际上每个藩主一样拥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既然藩国林立,又没有统一的强力中央朝廷。仅仅依靠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将军,又怎么可能抵抗三卫军的进攻呢?

    尤其是去岁刚刚组建的新军,这种新式军队刚刚出场就在朝鲜战场上狠露了一把脸,将满清的八旗兵三次打的大败亏输。

    关外苦寒,北风凛冽,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黄胜忍不住紧了紧头上的貂皮帽子。

    程铭九仍旧是心事重重。

    “咱们这么逼迫镇虏侯,万一,万一他忍不住……”

    黄胜笑着摇摇头,“程军门担心个甚来?当初陈桥驿黄袍加身,宋太祖几时翻脸相向了?正好镇虏侯近日有意出手教训倭国人,咱们正好可以借机行事。”

    现在三卫军中很多人算是看出来了,镇虏侯虽然在江南取得了事实上统治权,但他似乎并没有代明自立的打算。每每涉及到与北京的关系时,总是含混其辞,不置可否。

    这可急坏了南京以及三卫军一众核心人物。这其中,商界的核心代表是黄胜,至于在三卫军中,从陆九到程铭九,包括米琰在内,又有哪一个不是火急火燎的。

    甚至连做了多年大明臣子的郑三俊和姜曰广都撸起袖子参与其中,尤其是当初掌翰林院事的姜曰广。此人现在已经取代了高宏图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时,他正平生头一次乘坐海船,在前往汉城的路上。

    程铭九与黄胜在金州卫会晤计议之后,两个人又即行分开各自行事。七天后,明朝于朝鲜国驻军以倭国海寇劫掠大明商船为由,五千新军乘坐海船开赴倭国本州岛。

    一方面对倭国将军幕府下了通牒,要求赔款赔粮食,如果再对方肯于道歉,双方自然可以罢兵言和。但明军所提要求实在是倭国将军幕府难以咬牙承受的,便只有选择力战一途。

    再者,明朝虽然在大陆上威武,毕竟兵锋从不曾波及到倭国本土。当年倭国与明朝一战虽然没讨了便宜去,但那终究是倭国进攻,而明国防守。

    明国虽则最终坚持道了最后,但倭国却从来不承认,大败于明军之手。其举国上下对这种认知几乎是一致的,因此面对明国在朝鲜国驻军的挑衅,他们只能予以强硬的回应。

    于是,明倭大战竟在年终岁尾毫无征兆的爆发了。不过,这场大战就像盛夏时的雷阵雨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在战争爆发的消息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