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墨门有麻烦3

    第一百二十七章 墨门有麻烦3 (第2/3页)

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集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匈奴族是居住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长期以来活动于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之间,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战国后期,匈奴已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族进行袭扰和掠夺。当时,秦、赵、燕与匈奴为邻,经常发生战争。由于各国忙于内战,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在北边修长城并派军队戍守。秦统一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

    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势必对刚刚建立的秦王朝具有相当大的威胁力。这种威胁力,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铁血人物秦始皇以及整个秦帝国而言都是无法避而不见的,要想保持帝国的强大和牢固,就必须对外来的威胁力量进行打击。

    于是,秦帝国对匈奴的征伐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原混乱,秦国忙于统一六国,各国都没有精力对付北边的匈奴人,匈奴人乘机南下,重新占领了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并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据点,直接威胁着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阳。对匈奴用兵,消除匈奴人的军事威胁,成为了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当务之急。

    自此始皇帝开始对匈奴用兵作手准备,一方面他任命蒙恬为主帅,率兵驻守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长期经营北部边防,保守秦都咸阳的安全,蒙恬从此开始十余年守边,对北部的山川地形作好深入了解,为日后反击匈奴作好了准备,另一方面,始皇帝下令修缮长城,秦朝与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边界长达万里,处处派兵防驻是不现实的,而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