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动笔之前

    第130章 动笔之前 (第2/3页)

,他战胜了自己;今日轮到颜子卿……并不是矫情,前人们的诗词、歌赋已经用过那么多,没什么好纠结的。

    颜子卿之所以犹豫,是感觉迷茫:科举之后,自己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怎么走接下来的路?

    在这个考场中,绝大部分的人拼尽一生只为了中举当官,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但在颜子卿眼中他们很可怜。科举和当官在颜子卿眼里从来不是全部,只是工具,有用拿来用,没用丢一边。

    可颜子卿也很羡慕他们,正是这种“无知”反倒显得无忧无虑。他们只需要朝皇帝磕头、朝上官磕头,然后接受手下和百姓磕头就能走完一生。但自己不行。

    自从上次和边青桐有过肌肤之亲之后,颜子卿有意无意都在回避,即便住在颜府也再没和边青桐住到一起。因为他不敢,不敢一而再、再而三尝试那种甜蜜,他怕时间久了会就此沉迷,变得和弟弟们、师弟们和其他的名士们一样:整日吟诗作画、谈诗论赋……就此一生。

    答应方鸣石的事,自己一直在努力。但做的好不好?什么程度了?以后怎么做?没人能告诉自己。

    当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和力量之后,身边能够提醒、鞭策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如今,颜子卿身边,除了颜沈氏会毫无顾忌的说出心中想法,其他人已经很少表达自己意见,包括自己的叔父、弟弟和胞泽们。就算颜沈氏也大多围绕颜子卿的生活做话题。

    颜子卿真希望恩师方鸣石继续留在身边,随时针砭不足,告诉自己:你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足还很多,现在远不是停下脚步的时候。

    可这是一种奢望。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越强,颜家势力越来越庞大,对自己有所求的人就越来越多。即便是自己现在的老师苏和仲,也绝不会用“命令”、“强制”的口吻和自己说话,大多是商量。

    云州总督朱子清,自己到云中城两次,第一次隔得只有一层木板。可自己懒得去见他,他照样没有半点脾气。如果有一天隔壁的是皇帝呢?那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自己畏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样的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在某朝绝大部分历史上只是个屁,没有人当真。

    真正“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时候,大多数掌权者把活生生的人当做蝼蚁、当做贱民、当做“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机器。

    就还在持续的这场倭乱饥荒中,自己何曾又不是把那些灾民、难民,当成一个个数字?制定计划,又何曾考虑过那些鲜活的家庭!

    抄下这三篇时文,我会不会就和历史上的那些状元一样,一样前程似锦、一样飞黄腾达、一样冷酷无情——静坐良久,颜子卿在考官怪异的眼神中,终于拿起了笔。

    于北溟想通了,自己却没能想通。有的时候、有些事暂时是没有答案的。只有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才能体会。而当下,还需沿着这条别人划好的路,走下去!

    颜子卿叹口气,凭现在自己的力量,还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时候。有时候,随波逐流未必是妥协;不顾一切也未必是勇敢。

    最后动笔,最先完成。在第一次开门的时候,颜子卿丢下毛笔,在众人的惊疑不定中,走出考场。

    下午最后一科目,制艺。

    像上次苏和仲那样乱搞的人毕竟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