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东南危急

    第131章 东南危急 (第1/3页)

    据传在大成帝国时期,一位韩姓官员任扬州知府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岔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

    按当时官制规定,只有宰相才有资格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因此,官员们都以能观赏到此花为升官的吉兆。

    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两位王姓好友正好在扬州,韩知府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知府便又邀请临时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姓官员参加。

    饮酒赏花之际,韩知府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三十年,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

    而百姓们则是以讹传讹地传说:一旦出现了“金带围”这种芍药,当地就要出宰相。

    从此之后,“四相簪花”、“男戴观音(谐音官运)”、“女戴佛(谐音福)”、“马上封侯”的做法和挂件流行就变成了一脉相承的习俗惯例。

    三天之后,各府榜首前三人都来到学政大人府邸门口,让侍者给自己的头上插上一朵“金带围”之后带入大厅,参加学政大人举办的“簪花宴”。

    对各府学子来说,这一场宴会既是“簪花宴”,又是“拜师宴”,其具有的双层含义不容忽视:一旦走进这个门,从此便是林门中人。

    学政林晨之的府邸大堂肯定是摆不下可供二十五府七十五人围坐桌子的,于是在室内放置两张、室外放置五张桌子,分两处进行。

    待到戊时将至,屋外的五桌学子交头接耳、吹牛聊天,部分感到惊奇:怎的还不开宴;室内两桌却是鸦雀无声,众人用探寻的目光看着主客身边的两位青年学子,因为主客位置是空的。

    按照安排,那里是杭州案首位置。

    若地上有个坑,林晓泉和王熙河二人肯定会马上跳进去把自己埋起来;若是能重选一次,二人宁愿选择不来。面对众人的目光和林晨之越来越黑的脸,作为年岁更大的那个,林晓泉只能张口解释:

    “对了,颜师兄好像得了急病,卧床不能来……”这句话虽然很苍白,但至少算个解释。

    “开宴!——”

    云中城夜晚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云淮河边。云淮河,银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大成以后改称云淮。自始皇帝时候起云淮河便是“千年烟月之地,金粉荟萃之所”,兼具百代繁华;“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可谓“天下第一文化名河”。

    云淮河旁的夫子庙乃天下四大文庙之首,为江南文化荟萃之地。每年元宵节的夫子庙灯会,是天下最著名的灯会活动,无数游客前来赏灯,可谓物华天宝。

    物质丰富到极限,发展出来的小吃文化自然就绚烂夺目。云淮小吃位列天下四大小吃之首,就算大汉迁都之后,其地位也丝毫未曾动摇。

    特别是科举之时,云州士子齐集云中城,书肆、茶馆、客栈中食客络绎不绝。加之云淮河两岸到处是花坊、酒楼,“温柔乡”、“销金窟”遍布,文人墨客无不向往。

    夫子庙小吃也在这灯影浆声中日渐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