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诗为证

    第153章 有诗为证 (第2/3页)

这些年整天跟颜子卿拿刀砍人,哪里是读诗词的料,两首好诗到了他嘴里,干巴巴、紧凑凑,没有任何抑扬顿挫,听起来,和学童被先生罚背诗文没什么两样。

    不过名传万古的好诗永远能从灵魂最深处打动人心,在任何时空、任何情况下永远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褪色,更不会因听众的改变而黯然。

    两诗一出,苏和仲等文人当即陷落,沉浸在诗词的意境里;一众武将虽说出身军伍,但大多也是识字懂文的,听到这等诗词,也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起来……一首好的诗词,就像一杯愈久弥香的绝世好酒、一盏内蕴深沉的陈年好茶,要用全部的身心去体会,稍分散心神便会失去其真意。

    武明月的诗词造诣,在堂下绝不逊任何人,甚至可和苏和仲比肩。两首诗的档次,第一时间便被她体味出来。

    待到众人返神之后,武明月咬着银牙对着颜四斤。没敢看颜子卿,她怕真忍不住一巴掌抽向那张带笑的脸。“你的‘曲苑风荷’呢?”武明月指指凉亭外面连接成片的荷叶,荷花还没开放,稍有遗憾。

    四斤再翻两页:“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口气念完,抬起头等着众人评判。

    还没等众人说话,颜子卿倒先开口了:“说实在的,‘西湖十景’的诗词里,这首我是最喜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的太美了,每次听到我都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颜子卿真不是妄言。不管别人怎么看,颜子卿认为杨万里的这两句已经登峰造极,这种在朴素中表现的“美”,叫人流连忘返。

    这话若是从别人嘴里说出,倒也无妨,可从颜子卿嘴里说出来……苏和仲等人还好些,毕竟是“自己人”,作为外人的武明月和李子茂等人就受不了了:诗是好诗,但自卖自夸到如此程度——无耻。

    见众人久久不作声,颜四斤以为众人懒得再挑,于是就着顺序念下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微翻荇带彩千尺,乱跃萍里翠几重。”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

    ……“够了!”武明月实在忍不住了。好好的一篇篇绝美诗词,叫四斤读成那副鬼样。偏偏身旁的颜子卿也装模作样闭目欣赏,实在忍不住了,指着外面只修建了一半的‘雷峰塔’:

    “来,雷峰塔!念关于那座宝塔的!”顺着武明月手指看去,小山上的“雷峰塔”只修了一半,这么明显的“作假痕迹”,只要不瞎都看得见。

    四斤看颜子卿不作声,默默翻到“雷锋夕照”一页:

    “烟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图兀依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颜四斤“啪啪”两首砸下来,当场把众人砸晕。紧跟着,又是两首关于平湖秋月、双峰插云的诗词读了出来:“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这回,所有人,甚至包括曾见过西湖“原貌”的人都有点怀疑:难道曾经的西湖真的很美?烂泥塘只是最近百年堰塞所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