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两条道路

    第169章 两条道路 (第1/3页)

    连续五次没能中举,从二十岁时青春年少的徐神童变成了年近四十的老顽童,徐文青心中的愤懑和抑郁是难以言表的。一次又一次的落榜,几乎将他仅存的那点意志也消磨殆尽。

    若不是“实现一番理想、造福一方百姓”的信念还在勉力支撑,也许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面前案几上的时文对徐文青来说并不难写。历经人生磨难且阅尽人间心酸的经历,绝大多数时候都能让徐文青越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写出的文章往往入骨三分且尖锐异常。

    但这一次他犹豫了,考前颜子卿跟他说的那句话和念的那首诗对他震动很大。一直以来,自己都最以悲观的态度和结果来看待官府、百姓和世间万物,可颜子卿却告诉自己:结果没那么坏!

    自己该听谁的?相信颜子卿还是相信一直以来自己的眼睛。正常情况下,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徐文青这次有种预感,自己的眼睛也未必可靠,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未必就是正确的。

    自己觉得倭奴们不可战胜,可偏偏他们的首级已经堆了好几个京观,却拿颜子卿没有丝毫办法;觉得云州也许会彻底崩溃,但结果明显没自己想的那么差。

    该相信谁?

    沉思许久,徐文青终于决定还是跟从自己本心:我就是我,我从不为任何人、任何事改变。

    提起笔,正要按往日思路答题,眼睛余光却突然瞄到一株从墙缝中艰难长出的小草。

    小草——这又让徐文青想起两日前的那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最后一刻是制艺。这次苏和仲非常“正统”,没出半点“幺蛾子”。

    题目:建言御倭之法。(言之有物即可)

    这道题出得不但中规中矩,而且非常符合现时情况,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徐子青拿到题目,惊喜交加。全云州,除了颜家那位侯爷,还有哪个考生敢说比自己更熟悉当下情况?几月前杭州那顿饭,一众文武建言献策良多。自己甚至不用思考,只需把众人说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真的这么巧?难道自己真的苦尽甘来,时来运转!?

    徐文青想到这笑了:怎么可能!

    对于苏总督来说,自己生死、中举与否不值一提,只有另一个人值得他如此大费周章……

    最后一天考完,豆豆跑出考场去找表哥,直到贡院门口人走光也没等到人。回到客栈,抱月楼掌柜也不知颜侯去向。当然,也许知道也不敢说。

    王熙河等人本想邀请豆豆乘坐免费的马车回杭州玩几天,可没有等到颜子卿,再回杭州感觉没多大意思,豆豆赌气之下,直接回了绍兴。

    至于颜某人自然早早的出了考场,坐上卫家马车,赶到莫愁湖心的卫家庄子上。

    接下来的几天,颜子卿本想带着萧如秀到云中城四周转转,好好享受一下休闲的自然时光,可惜不行:萧如秀小叔,卫家最后一根独苗卫季道病倒了。

    卫季道并不住在莫愁湖。因为莫愁湖庄子水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