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非我莫属

    第218章 非我莫属 (第1/3页)

    何谓“平交策”?即平定交州的办法。

    考生们拿到这样的考题,很多人感到头皮发麻、汗水直冒。

    朝廷花了两百年时间没能彻底稳定交州,几十年来耗费无数钱粮、泯没百万大军性命没能平定交州动乱,前后多任交州总督折戟沉沙,你叫我们拿平定交州方案?

    就连李少愚这样满腹经纶、思如泉涌的拿到考卷也有点抓瞎,武明月这种曾经参加过实战的都不知道从何说起,这叫普通考生如何动笔?

    这种和现实相关的文章最难写。无论你肚子里再有墨水,平日里才思如何敏捷,在这种情况下都绝不敢信口开河。

    要知道科举的论文事后要明文天下,让天下士子观摩的。若写出的东西只为了好看而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那可能会让名声臭大街。

    前朝时候尚好一点,到了大汉朝,冼、莫、侬、韦、罗、岑、蒙、闭、甘九姓土司屡降屡叛。朝廷不是没想过办法,但夷汉之争由来已久,百姓间的矛盾一点火星就是燎原大火。

    几百年来,交州九夷百姓一直想努力融入大汉。其实不光是九夷,包括滇州百蛮,蜀州蛮族甚至北方草原的狄戎也一直渴望能“加入”大汉这个“大家庭”,但大汉不认。

    说起来就无比霸道和莫名其妙。就像后世的某些人倾家荡产想拿星条国的绿卡一样,就算去那里做二等公民也照样络绎不绝。

    这世的外族也是一样。无数外族拼命想获得大汉承认,成为一名二等“汉民”;可偏偏大汉就是不承认他们身份:钱、物甚至地盘我都可以给你,至于汉人身份——对不起。大汉就是这么霸道。

    送上门请求归附的人口、土地都拒之门外,事情就是如此莫名其妙。

    颜子卿觉得,这也许就是民族自豪感到了极致的表现吧。

    大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和厚重的底蕴对外族来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就算身为生死仇敌,也期盼着能成为一名“汉人”,到大汉走一遭。

    这,就是汉人;高高在上看不起外族、不屑他们融入的原因。

    这个世界可没有大唐那种包容万物的皇朝,也没经历过五胡乱华、汉胡血脉混杂。千年科举,几千年历史的传承中从没有过蛮夷融合的史料记载,所以这世界的汉夷之分严重十倍。

    交州九夷之所以降降叛叛,一直没能和汉人很好融合就是最主要原因。

    但科举能这样写?绝对不能。

    颜子卿也许能看到其他考生看不到的问题,想那些其他人不敢想的东西,从本质上看到问题根源,但绝不能在这次科举中堂而皇之写出来。

    因为有的事,可以说不能做;而有的事,可以做却不能说。

    提起毛笔,沉吟半晌之后,颜子卿叹口气,终于开始了自己这一生中最后一场也是最关键一场应试。

    “启禀陛下,贡士们答题完毕,就等陛下亲自点阅!”李悝、叶文忠、袁世宏、颜君武等人在学子们上交试卷,初步“整理”之后,把试卷拿到了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