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打井成功

    第九十章 打井成功 (第1/3页)

    第九十章 打井成功

    陆琪和刘本胜见张知木到了,都围过来了。

    张知木问:“看你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有啥难事儿,说说看。”陆琪说:“我们正试验这纺纱机,在南方用得好好的,不知为啥,在这就不行。”张知木看了看,问:“有啥问题?”陆琪说:“现在仿粗点的纱没问题,可是仿细点就容易断。弄得我们一点办法没有。”张知木一听乐了,说:“这不怪你们,是北方的空气没南方湿润。纱线的张力不够,所以仿太细的纱容易断。要想能仿出象南方那么细的纱,车间里要用水喷雾,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过现在条件不成熟。你们不用太在意这些了。”陆琪等人才如梦方醒,不过觉得很奇怪,这个张总怎么啥都懂。

    张知木看大家终于释然了,问:“你们有谁知道火浣布的?”几个人都说听说过,但没见过。张知木说:“那你们就开始为我纺织一种火浣布。用三分之一棉花,三分之二的石棉纺成纱,再织成布。”

    其实,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纤维纺成的布,这种布如果脏了之后,放在火上一烧,然后一抖,就又洁白如雪了。因此人们才称之为火浣布。很早的时候,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用石棉纤维织布了。不过混纺的布不能用火烧。因为石棉纤维纵向拉力很强,可是横向剪切力差,容易折断,用棉花和它混纺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原来张知木看见,那些化铁炉前的工人,经常有被飞溅的铁花烫伤的,身上穿的衣服,一烫一个眼。没有防护措施不行。张知木是想让陆琪他们织出石棉混纺布,再做出石棉工作服。

    刘本胜说:“那仿出来的线就更粗了。”张知木说没事儿,粗就粗点。做防护服太薄了还不行。

    为了显得对这些骑兵们的重视,张知木和陈玉锋过来看望他们。营地里是杀猪宰羊,和过年一样,由于一下子没有那么多的桌子,就临时用木板搭成一排排桌子,肉菜都摆满了,酒也是一坛子一坛子的抬了上来。这些刚刚加入窑岗的人,在向窑岗走的一路上,心里还一直在嘀咕,这回投奔人家了,不知道人家如何对待自己呢。根本没想到,一到营地,酒肉就都摆上了。弄得这些一个个都是受宠若惊的样子。

    张知木一番深入人心的讲演,让新来的人都把心放到肚子里了,觉得这回事真的找到家了。他还让人当场就把零用钱,发给大家了。张知木告诉这新员工,以后可以在老员工带领下,到城里去逛一逛。底下一下子就喧哗起来,口袋里有钱了,都想上街去看一看。有了钱上街底气也足。接着就是一顿喝。阎伯驹在这里找到几个知音,这里有几位对马匹非常熟悉的,他们都是在草原上和马一起长起来的,对马的了解甚至超过对人的了解。

    张知木告诉刘云,尽快把人员按定好的方案整编完,我们带回来的那三十个骑兵,将来就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把他们都安排下去,待遇该长的立刻兑现。

    接着张知木和柳成璜进行了一次很认真的谈话。这次话谈完,张知木对柳成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个人的能力可能不比范成坤差。张知木嘱咐他,一定带好这支队伍。对这些人,要恩威并重。你没有威,他们不服你;你没有恩他们不敬你。这支队伍是我们以后发展的种子,要注意培养人才,也要发现人才。有能力突出的,要敢于重用。要善于和弟兄们沟通,一定要知道大家都想什么。当领导的,要尽量把事情想到前面。另外这是五六百人的队伍,现在还不能完全脱产搞训练。公司那边有任务还要分担一些,我们现在都是员工,还不能成立专职的军队。

    柳成璜的提的一个建议,到让张知木对他另眼相看。

    柳成璜说:“这五六百人不能总在这不动,等训练一段时间,大家都熟悉了。最好出去实战练练兵,我们和杀胡口之间,还有几伙土匪,不如拿他们练练兵,把他们剿了。”

    张知木一听这是个好主意,说:“等兵练好了,就按你说的办。这样的话,我还是尽早的给你们装备一些火枪,我原以为不急,等我们的好钢炼出来,我们制作出了步枪,再配给你们。现在看来等不及了。”柳成璜也说:“最好早点,让他们练习骑马打枪。”

    张知木说:“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好好研究蒙古骑兵的战术,一是为我所用,二是要有应对的办法。还有我会给你派一个文笔不错的助手,把总结的东西要整理出来。以后我们要是开办军事学校,这些都是教材。”其实派给他的这个人,是李治选的一个人。

    跟张知木谈完话,柳成璜非常兴奋,没想到自己当家的想问题,竟然如此面面俱到,真是心细如麻,而且还高瞻远瞩,气势不凡。这是一个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柳成璜也觉得自己有了奋斗的方向,这回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