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上杀胡口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上杀胡口 (第1/3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上杀胡口

    商队北上,绝对是窑岗的一件大事。这天早晨,窑岗的老少基本上都来送行。在商队的前面开路的是柳成璜带领的一百马队。押后阵的还是李威,他也率领一百马队。其它的骑兵都由刘云居中调度,分散在整个商队中间。因为这个商队要拉出去很长的队伍。那些跟着窑岗商队一起走的其他商人的马匹也有二百多,人员能有三四百。

    看着这些跟随窑岗商队的队伍,张知木对身边的杨靖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以后你的生意差不了。”

    杨靖说:“谢谢张总给我了这样的机会。我把我的人全都带上了,这次一定要把路途都搞清楚。”

    杨玉琳说:“杨靖,这可是我们的一件大事儿。你可要尽心,也别累坏了。你身子刚好,骑马太累了,就坐车休息一阵。”

    “姐你就别替我操心了。我身子全都好了。”杨靖回答。

    李治凑过来说,:“张总,我看我们沿途若是设站点的话,就把我的那些暗哨就都改为明的吧。他们已在当地很长时间了,熟悉当地的情况,就让他们直接办一个客店得了。这些人可都是人精,打理一个客店问题不大。”

    张知木说:“这样最好,等回程时把它们都带回窑岗,好好学习学习。等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把我们把要开展的业务也让他们都了解清楚。然后再派回来,他们也知道怎么干了,该干什么。”

    这次北上,陈玉锋和欧阳先生,与张知木和杨玉琳坐在一辆车上。这辆车李云鹤让人改成了玻璃窗户。外面商队趟起的灰土大时,把窗户一关,外面情况看的清清楚楚,灰尘还进不来。

    欧阳先生情绪很高,但显然这些日子欧阳先生有些操劳过度,他和陈玉锋他们没日没夜的整理总结适合火枪作战的战法。柳成璜总结的火枪骑兵对抗骑兵的战法,得到了陈玉锋和欧阳先生的一致肯定。他们也一直在总结整理。欧阳先生本来要办的学习班儿,也一再往后推。欧阳先生说,不加进去新东西,那个课就不用讲。这次北上,欧阳先生还是和陈玉锋一车,现在二人非常愿意在一起探讨兵法战策。

    杨玉琳可是把这二人烦得够呛,她就想和张知木在一起。可是又不能表现出来。还要满脸赔笑,跟大家一起说东说西。不过这次北上,有了钢簧马车,张知木就少遭了不少的罪。陈玉锋坐车时间长了还不习惯。时不时的还下车,骑着马走一程。

    等商队到了第一站,张知木找到杨靖,对他说,“你们的点儿不能按商队的每日行程设,因为商队行走的太慢,运客的马车一定要跑起来才行。你想五匹马拉现在两匹马拉的重量,速度能一样吗?”

    杨靖也说:“这事儿,我也和情报部的李主任说了。客车的速度最少是商队的一倍。我们就按商队的两站设一站,这样还会有点余地,中间这一站,就可以安排午饭。”

    张知木说:“对。你们一起多商量。事情就能想的细一些。”

    这一路上,李菁和李治忙着点上的事儿。卢炳义的弟子们忙的却是线上的事儿。因为回来就要修路了。所以他们是一路走一路记。还有一路更累些的是修路队。他们跟着柳成璜一路先行,遇到坑包的就下车修好。遇到流过路面的小水沟就挖开,从车上卸下来缸管儿安在沟里,让水从管儿里走,上面垫上土压平。这是前世对付过路的小水流常用的办法。大一点的水流可以下两根管儿,甚至多跟管儿。好在这条路走过了多次,有几个水流也大概清楚。所以带的缸管儿还够用。由于有柳成璜的精兵强将帮忙,修路工作还基本上没太影响商队的行进速度,整体上来说,由于路修好了,商队的速度反倒更快了。

    这次窑岗商队连对土匪们去盘道的兴趣都没有,现在没有那股土匪愿意惹窑岗商队的,野猪岭就是个例子在前面。而现在的窑岗已经不是第一次北上的窑岗了,现在更没人惹了。

    路过通往牛头山的岔路口时,张知木的马车拐了过去,李菁的人把路口就封住了。按照约定,阎兴在这等着呢。

    阎兴先把牛头山最近的情况说了一下。

    现在牛头山的人们精神状态很好,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山下能耕作的土地已经平整完了,山上运煤的通路也加宽了,挖煤的工作面已经扩大了几个。

    说完这些,阎兴笑着说:“就是那几个孩子先送走的女人们想孩子,知道我要过来见你,都让我问一问孩子们的情况。”

    张知木也乐了说:“孩子们现在都很好。你回去告诉他们,可能现在他们见到自己的孩子都不一定能认识。再也不是那些小泥猴了。你现在让孩子们回牛头山,他们都会不干了。刚去时,我看着孩子们吃东西,我都害怕,怕给他们撑坏了。现在好了。让他们多吃也不干了。我来之前,办了学校的开学仪式。现在孩子们都在上课呢。”

    阎兴说:“唉,孩子们再也不用跟着我们受罪了。”

    “二叔,你知道孩子们上课教室的窗户是啥做的吗?”杨玉琳插嘴问。“是那种玻璃做的窗户。对,就像我们的马车上的这种,教室里特别的亮堂。”

    阎兴起身坐进马车里,隔着玻璃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