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偷袭山海关 松辽大运河

    第八章 偷袭山海关 松辽大运河 (第1/3页)

    第一章  偷袭山海关  松辽大运河

    ‘神手张’张本贵这次没有跟着工作队下去,是因为他手头上的事儿也不少。

    首先,在太原的医学院要扩大规模,原来和小红玉他们艺术学院共用的晋王府不够用了。张本贵和小红玉商量了一下,他们都觉得晋王府的情况更适合小红玉他们艺术学院,就决定在太原重新选一个地方,重新建设一个医学院。地点选在在太原城外,汾河边上的一个地方。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张本贵留出来的地方非常大。同时,张本贵还要在建学院的同时,建一座医院,这是让学院的师生们有就近实习实践的机会,同时将太原的医疗水平提高一步。

    其次,现在张本贵又高薪请来了不少名医。结合这几年的医疗和教学经验,他准备组织大家重新修订教学用的教材。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的教材,还要根据学员们两年以后分科之后的具体专业,重新修订教材。这个工作量十分庞大,每一本教材都制定主要主笔人,还有三位付主笔人,最后还要大家共同讨论然后才能定案。因为这是涉及到人命的大事儿,一点马虎不得。

    张知木和张炳臣来到张本贵的办公室,说起抗菌素的事,张本贵说:“知木啊,我同意炳臣的意见。我们应该扩大磺胺和青霉素生产规模,规模越大,我们成本也会越低,百姓们就用得起。”

    “既然张伯也是这个意见。那么我们就让李云鹤安排一下,将生产规模扩大。”张知木说,“原来我以为,我们的生产规模已经足够用了。看来,正象炳臣说的,我们忽视了海外市场。一定是有不少药品被人大量的出口到海外去了。不然不会在市场卖的这么贵。可是,这药品是不能随便自己用的。他们运出去使用有危险啊!”

    “哎呀!我说贤侄啊,你是用我们这里的标准考虑事情。我们用药的时候,要考虑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等。可是有很多地方的病人,就挺着等死的时候,他们就顾不上那些了。都是照着说明书自己用药的。所以,我一再强调,我们药品包装上,都要印上详细的说明书。有的玻璃瓶不但用蜡和软木封口,还要加一个木头盒子。就是为了远道运输方便。”张本贵说着有些激动,“我们这里的药品不够用,说明都运到别处了,不知道他们在其他地方能救多少人呢!”

    “好啊!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张知木说,“我们就下决心,扩大药品生产规模。炳臣,你们还要加大新药的研制力度。”

    “对,炳臣,”张本贵也说,“你就把精力多用在研制新药上。出了一种新药,不知道能救多少人。你看现在,过去很难治的痨病等,我们治了多少?过去,得了必死的病,很多人,只要到了我们医院都能救活。还有我们战场的伤员,基本上只要能活着抬下来,我们就能差不多救活。这都是新药的功劳。”

    “张总,师傅,你们放心。我们研制新药的事没敢放松。我们军队那边的医院条件比当初好多了。我们后面建了一个动物实验中心。今后新药试验就方便多了。”张炳臣说,“最近我们和清风子师傅的学生一起提取了一些新的磺胺类药品,我们要试验一下他们的毒性,然后再试验一下他们都有啥作用。我估计能筛选出来一些有用的东西。只是你让我们从土壤里面筛选抗菌素的工作还没有实质性收获。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哪那么容易就选出来一种药品来?”张知木说,“这些事儿,急也急不得,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了,你们和李云鹤他们搞的高压氧舱怎么样了?”

    “那个压力检测仪器还有些不稳定。杨昌他们的人一直在弄,只要他们没事儿了。高压氧舱就没事了。”

    “嗯!这事别放松。以后我们深海潜水还有沉箱施工都离不开这东西。”张知木说。

    张炳臣也是连声答应。

    张知木又问了一下,全国进行种牛痘的事儿,就离开了张炳臣师徒二人。不过走的时候,再一次提醒他们,千万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向他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会让病菌产生抗药性,后果非常严重。

    现在,由于人们很少使用抗生素,有病的话用一点儿抗生素马上就会见效。所以人们都把抗生素当成神药。

    张知木走后,张炳臣问张本贵:“师傅,这个张总到底是啥人啊?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哼哼!”张本贵用鼻子哼了两声说,“我也想知道,可是没敢问。我问过陈玉峰那老家伙,他也是跟我装神弄鬼的,我看他也是不知道。都说神人见首不见尾,可能说的就是这吧?”

    “张总这人平时和和气气的,可是我见到他就是觉得紧张。”张炳臣摸着脑袋说。

    “我们遇到他是我们的造化。别想其他的了,做好你该做的事就行了。”

    黄玉坤他们服装厂,一上班儿就开始忙活了。因为他们要给东征的将士们准备在东北过冬用的服装,不能等大军出发了,物质还没有准备好。现在黄玉坤他们服装厂可是有很大规模,那个厂长就是,张知木他们当初北上的时候和陆成祥一起救下来那对母女中的母亲,现在是孟四儿的丈母娘了。野猪岭跟着窑岗回来的那些女人们,现在也都是黄玉坤的亲信干将,都已经是很多部门领导。她们一个个自信的很,到哪都以窑岗的老人自居。张口就是当初我们怎么样怎么样。不过,她们也都很衷心耿耿,黄玉坤用起她们也是得心应手。各个工厂等单位,平时有徐嫂关心,黄玉坤用不着事事过问,现在觉得轻松了不少。腾出来精力,在周边几个县城,建了好几个养殖场。使窑岗蛋禽奶的供应更充足了。

    晚上回家的时候,张知木问黄玉坤,“你们的军服准备的怎么样了?”

    “放心吧!我们的皮子很早就备齐了。保证每个进军辽东的将士,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