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涌暗流明教欲举事

    第六章 涌暗流明教欲举事 (第1/3页)

    同在河南江北行省辖下的安丰路颍上县,此刻聚集了近百户乡众,男女老少俱全。

    几百人此刻都恭敬地跪拜在地,众人前方是一个由木桩搭成的正八方形木台,木台八面分别刻有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等字,远远看去,正是八卦形状。

    八卦图案内又用浓墨画有一个硕大的太极两仪图,太极图内置一圆台,圆台以红布包裹,上铺黄绫。

    黄绫上设三个排位,两后一前,左后方牌位上书“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之神位”,右后方牌位上书“劝修净业慈照宗主茅子元之神位”,前方牌位上书“日月永存”。

    圆台左右各立一幡,左幡上书四个大字“明王出世”,右幡上书四个大字“弥勒降生”。

    圆台前也依照“两后一前”顺序摆放三个黄色蒲团,两个白衣乌帽的男人分别跪坐后面,前方蒲团上跪坐着一位身着红色长袍的少女。

    以纱覆面的红袍少女起身上前,焚香祭拜,礼毕,转过身来面向台下乡众高举右手,昂然而立,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洒脱飘逸之态如天女下凡一般。

    只见少女手上的一小片胎记宛如正在跳动的火焰一般,映着两旁的烛火,更显神奇,众人见状皆俯首拜倒。

    身后两男子站起身大喊,“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台下数百人便皆念“阿弥陀佛”,声音此起彼伏,甚是惊人。

    这声势浩大的组织号称“日月神教”,也称“明教”,起源于早先传至中国的摩尼教,后又逐渐融合于汉传佛教中的净土宗分支等,时至今日,已成为了一个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各种派别的杂糅教派。

    明教教众崇拜日月,奉日月为光明之神,尊弥勒教创始人傅大士为教祖、白莲社创始人茅子元为继祖,祈求明王转世拯救世人。

    教徒服色尚白,唯圣女可着红色服饰,提倡素食、戒酒、裸葬等,凡入教弟子必须团结互助,称为一家。

    教义简洁易懂,仅为八字,即清静、光明、大力、智慧。

    明教教众对外宣称自己为“金刚禅宗”,以躲避官府管制。

    随着一系列祭拜仪式的结束,人群缓缓散去,且每户乡民散去时皆能领取三斤粮食。

    台上方才大喊的两个人,一个叫韩山童,一个叫刘福通。

    韩山童为赵州栾城人,祖辈信仰白莲教,因为传播白莲教四处组织群众,所以官府派人对其抓捕。

    于是韩山童带着全家逃到颍南一带,隐居田间,继续传播发展白莲教。

    刘福通是颍州本地人,家境巨富,性格豪爽,素怀大志。原任本地巡检,由于为人正直仗义,官府命令其抓捕韩山童等白莲教余孽时,见韩山童实为一心光复汉室的英雄,便帮助韩山童躲避抓捕,二人性情相投遂结为异性兄弟。

    共同商议后,发觉光是白莲教教义不足以使百姓轻易信服,便取长补短,融合颍州本地多数百姓长期信奉的弥勒教以及道教的一些精华,杂糅为明教之名在颍州发展。

    红袍少女实为刘福通之女刘玥儿,借刘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