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尽缱绻儿女诉衷肠

    第十七章 尽缱绻儿女诉衷肠 (第1/3页)

    道衍伤得不轻,脚步有些踉跄,察罕帖木儿赶忙扶住他,“我扶你进去休息。”

    “本以为这报恩寺里一定都是些精通佛法的得道高僧,不料尚未进门就被连番羞辱,这报恩寺哪有好人,我不去也罢。”道衍仍忿忿不平道。

    察罕帖木儿倒是坦然,“小师父莫要失望,这世间本就如此,就算是最尊贵的皇宫里也少不了有些鸡鸣狗盗之辈,穷乡僻壤里也能造就你这样的少年英雄。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好坏就以偏概全,轻下结论。”

    “嗯,您说得对,是我心胸狭隘了。”

    察罕帖木儿摇头,“这不是心胸狭隘,你年纪不大,阅历不足,可能从小长到大都没去过几个地方,自然看不到一些问题的根本。”

    察罕帖木儿今年二十一岁,分析问题却条理分明,世故老练。道衍不由得想起了昔日悉心教导自己的孟先生。

    难怪先师当年要带我出来历练,还让我结交了季迪和孟载等学识广博之辈,果然人的见识越多,眼界越广,看问题才能更全面。

    看来自己还需磨炼一番,看待问题才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叶障目。

    道衍心中唏嘘不已,点头赞同察罕帖木儿言之有理。

    “我刚才听你说,来这里是要送信给妙真长老吧?”

    “嗯,我就是来替师父送信的。”

    “这位妙真长老就是这报恩寺中为数不多的高僧之一,淡泊名利,一心修行。”

    察罕帖木儿说完,又想到了刚才的僧官宗善,叹气道:“这些腌臜之人居然也能通过试经,争得官职,看来我朝的官员任免制度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亟需修正。”

    道衍这些天与刘玥儿和李喜喜交往下来,还以为蒙古人、色目人都是穷凶极恶之辈,此刻见到的察罕帖木儿气度豪迈、忧国忧民,怎么看都是个英雄人物。

    心中正纠结不已,可见识到了方才察罕帖木儿所言所行,随即释然,想必这位李察罕就是色目人中最出色的英雄豪杰了吧!

    经打听后,察罕帖木儿带着道衍走向寺塔,“他们说妙真长老就在寺塔内修行,想来他们也不敢再为难你,你自行前往吧。我来这报恩寺还有些事要处理,我们就此分别吧,后会有期。”

    道衍望着察罕帖木儿离开的背影怔怔出神,原来色目人中也有这样顶天立地、仗义勇为的汉子。

    收起感慨,道衍登上了眼前高耸庄严的寺塔,经过刚才一番打斗,道衍身上无意中多了些戾气,此时在回廊木梯中缓缓行走,已不是往日和颜悦色的模样,皱着眉头,对身边路过僧人都带着些排斥、警惕之心。

    不多时,已行至顶端,眼前豁然开朗,千年古刹的古韵气息沁人心脾,举目顾盼间,但只见:

    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

    浅谈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

    登临塔顶,凭栏俯瞰,府城内外街道屋宇和山水风光,尽收眼底,道衍心情稍好,滤过种种思绪,去寻妙真长老……

    察罕帖木儿辞别道衍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