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渊太祚

    第十三章 渊太祚 (第3/3页)

中的士兵一股脑的冲了出来。这回没了箭矢的压制,高句丽军的射手开始向飞楼中涌出的隋军士兵射击。一时间箭如雨下,隋军士兵纷纷中箭坠下高高的飞桥,摔在城下生死不知。

    在付出了无数的伤亡以后,隋军最终还是登上了城墙,与高句丽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城墙下的士兵看到飞楼已经登上城墙,纷纷登上飞楼,登上城头。高句丽人也知道到了拼命的时候了,如果杀不退登城的隋军,那么城破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于是大批的高句丽弓手不再估计城墙下的抛射箭矢,纷纷将半个身子探出城墙,向云梯上的隋军射箭。

    云梯只是特制的加长的梯子,并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唯一的防护措施就是攀爬云梯的士兵手中的牛皮盾牌,但是盾牌也只是举在头顶,防御着头顶的飞石箭矢,却抵挡不得侧面的箭矢。一时间云梯上的士兵也是纷纷被射了下来。

    冷兵器的战争就是在比拼哪国的士兵对伤亡的心理承受能力高,对伤亡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士气,这也是为什么大多边疆士兵都是罪犯的原因。纵观历史,很少有一支部队能够做到战斗至最后一个人,往往是损失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会因为恐惧而溃败。而随军军官的作用就是不断的鼓舞,稳定士气,尽可能的提高所辖部队能够承受的伤亡上限。

    这次参与攻城的隋军损失了近半才刚刚在两个点登上了城头,正在被高句丽军围攻死战。后面的城下援军却被高句丽弓手所拦截不得登上城头支援城上的先头部队,眼见一开始抢上城墙的隋军越来越少,最后再一次被高句丽人夺回了城头,尽数杀了所有城墙上的隋军士兵。城下的士兵见城墙上的隋军大旗被高句丽人扔下了城墙,便是知道了城墙已失,这个时候隋军大营钲声响起,传来了鸣金收兵的信号,便再次结阵抬了尚且还有口气的伤兵撤回了大营。

    看见隋军撤军,高句丽人再次箭如雨下,又射杀了数百名隋军,这一天的进攻算是被击退了。当天夜晚,渊太祚在城墙上指挥士兵修补城墙,又将城墙上的隋军士兵的头割了去,悬在城墙上,余下的无头尸体则是直接抛下城墙。

    随后奉命统计的主簿也做好了城内兵士的统计:城内尚有兵士万余人,伤兵不计其数,今日一天便损失了两千余人。城内尚有居民七千余户,四万余人。粮草尚可支撑一个月左右,不过随着守军人数不断减少,可能会坚持更久。不过滚木礌石损失了近半,明日若是隋军在如此猛烈的进攻,可能就要消耗殆尽了。攻城巨弩只剩下三架,有一架在隋军登城后保护不力被隋军一支小部队给毁去了。虽然那只小部队被随后赶来的高句丽军队砍成了肉泥,但是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相配使用的巨型箭矢也只剩下十数根,无从补充。

    渊太祚听完主簿的汇报,命令道:“粮食一定要严加看管,防止细作纵火焚毁。至于滚木礌石不要怕用完,明日一早你贴出告示,为了防止隋军破城,每户人家并住一间屋子,余下的全部拆了用以守城和修缮城墙。还有就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居民都知道,城池一破,隋军就会屠城,他们会杀掉所有的男人,掳去女人充作营妓,总而言之,隋军越残暴,这些人抵抗的想法才会越强,必要关头,我们要军民一心,才能撑到援军的到来。”

    主簿答应了一声,转身出门,找到城内的其他文官开始执行渊太祚的命令。一夜无话,除了部分站岗防止隋军夜袭的岗哨外,所有的人都沉沉睡去。第二天一早,主簿的告示起了作用,家家户户鸡犬不宁,人声鼎沸。为了保护辽东城不破甚至每家都出了一名壮丁作为民夫协助高句丽军守城,一时间再次将辽东城打造的如同铁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