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兵围雁门(五)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兵围雁门(五) (第2/3页)

情报了,不瞒将军说,我楼烦郡的郡兵此时不足五千,面对突厥人大兵压境自保尚且不足,哪里还有能力去刺探对面突厥人的情报呢?”

    李文渊也知道杨广对于自己手下军队的配置一向是将精锐的军队都部署在了边疆,用来防范突厥人,用来震慑高句丽人。反而在内地部署的军队都是一些几乎没有战斗力的部队,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将身上有着关陇贵族烙印的军队尽可能的远离自己的京师,让他们慢慢的消磨在与周边那些游牧部落的战争之中。

    这种头重脚轻的布置诚然让关陇贵族对于王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但是也使得杨广对于地方叛军的剿匪工作不顺利。就像是这段时间山东各郡的起义军此起彼伏,而在那里负责剿匪的官军,却只有张须陀一部的几万人而已。

    在送走了娄烦郡守以后,李文渊回到了自己在郡城外的军营。这次为了驰援雁门郡,李文渊损失可是着实不小。在兀得鲁近乎魔鬼一般的训练之下,第四军团的骑手们的骑术可以比得上最精锐的突厥人。此行为了保证急行军的速度,李文渊为每名士兵配了三匹马,但在这两千多里地的急行军上死去以及掉队的马匹接近三分之一。

    要知道这些马不是那些在民间随便拉来就匆匆上阵的民马,这些马都是在山丹军马场里经过精心饲养得出来的上等军马。在李文渊的大手笔的投资之下,又糅合进一些来自于后世的经验总结,在改进了育马的方式之后,每匹山丹马都可以说是价值千金。现在还未接敌便已经损失了接近三分之一,这也是着实的让李文渊肉痛不已。不过想到自己可以得一个勤王救驾的功劳,可以为自己在政治层面上争取更多的利益,李文渊也就只能咬着牙接受了。

    毕竟军马没了可以再重新培育,但是这勤王救驾的功劳可是千载难逢。自古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