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2/3页)

饭碗的,既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主家苛责。长此以往下去,可绝对是一笔不的支出啊。

    曾经有人提出说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属二十年的军饷作为抚恤有些太多了,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这样不是在给李文渊自己原本就脆弱的经济链条上又增加了一些负担吗?所以有人建议过李文渊,不用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属二十年的军饷,直接一次性多发放一些钱作为抚恤,一次性结清也就可以了。当然,关于替阵亡士兵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这件事情,满朝文武官员谁也不敢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谁要是敢提出来,第二天就会被人骂的臭了大街。忠诚和孝顺这两个品质在古人的眼中远比后人所能想象到的极致还要重要的许多。

    至于这个提议,李文渊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决掉了。毕竟这些人作为士兵已经为大隋付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尽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士兵应该尽到的责任了。那么国家唯一能够回报给这些阵亡士兵的,就是解决掉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的离去。不得不说李文渊的这个福利政策很是高明,起到了千金买骨的效果,如此一来可以让每一个幸存下来的士兵更为勇猛的作战,同时也带动那些心怀热血,应征入伍的年轻士兵的战斗意志。

    如果说先前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让李文渊把握住了军队中各个指挥节点的话,那么随着数次战争的进行而出现的一些战死者的抚恤金,以及他的家属所得到的真实的待遇,则是让李文渊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些负责冲锋陷阵的基层士兵的心。当兵打仗,为了吃粮。自古以来都是如此,除了那些心怀大志,愿意为某些特殊目标而奋斗终生的志贤致胜的人之外。绝大部分的士兵之所以来当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若是每天都能酒足饭饱,谁又愿意来卖命呢?

    但是李文渊这样的政策却让这些当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