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最后一关

    第二十七章 最后一关 (第2/3页)

玉般的手掌中取过莲子放入口中,依然是苦的,可就像夷光说的,人生就是有苦有酸有甜有辣,逃避并没有用,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懦弱。

    范蠡咽下莲子,抬头看到夷光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道:“为何这样看着我?”

    夷光俯身沾在指甲上的汁水,道:“先生今日怎么如此有兴趣,带我此游湖?”

    范蠡不问反答,“不好吗?”

    “好,但入宫所剩时间不多,而我没有许多未学,先生这样……怕是有浪费时间之嫌。”

    范蠡笑笑,并没有解释什么,小舟在撑杆下徐徐行进着,不断拨开一片片碧绿的荷叶,绕了一圈后停靠在岸边,沿岸走了一会儿,意外看到一个约摸六七岁的孩童跪在岸边,浑身脏兮兮的,两只黑黑的小手捂着脸颊,哭得好不伤心,身边也不见其他人,倒是堆着几节新鲜采上来的藕。

    夷光走过去,关切地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在这里哭?”

    听到她问话,孩童放下手,露出哭得红肿的双眼,一边哭一边道:“叫刘三儿,我爹……我爹掉到湖里去了,一直没上来,我好担心,自小到大,一直都是阿爹与我相依为命,若是他出了什么事,呜……”他哭得说不下去,好不可怜。

    夷光目光在刘三儿面上打了几个转,道:“怎么会掉下去的?”

    “我爹说去采藕给我吃,结果一直没上来,任我怎么叫都没反应。”说到这里,刘三儿突然抓住夷光的袖子,焦灼地道:“姐姐,我好怕,你走近一些帮我瞧瞧好不好?”

    夷光看也不看被他弄脏的袖子,道:“好,我帮你瞧,别哭了。”

    “嗯嗯,姐姐你真好。”听到这话,刘三儿那张满是泪痕的脸庞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在又安慰了刘三儿一句话,夷光走到岸边向下张望,就在这个时候,刘三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悄悄来到夷光身后,抬起小脚就要往夷光脚上踹,这一下要是踹着了,夷光必定会摔落湖中。

    令人疑惑的是,范蠡明明瞧见了,却没有阻止,只是静静地看着。

    就在刘三儿那只穿着破草鞋的脚就要踹到夷光时,后者突然往旁边一闪,避开了刘三儿的脚。

    刘三儿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故,急忙想要收住往前倾的身子,但已经来不及,一下子跌入湖中。

    夷光神色漠然地看着在水里扑腾的刘三儿,一改刚才关切担心的样子,“先生还满意吗?”

    范蠡满面诧异地望着夷光,“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在他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在范蠡疑惑的目光中,夷光拉过刚刚从湖里爬上来的刘三儿,“第一,虽然他穿的衣衫褴褛,身上也脏兮兮的,可露在衣裳与泥巴外的皮肤却白皙嫩滑,丝毫不像乡野小子。”

    “第二,他说他爹掉入湖中,可湖水清澈,丝毫没有淤泥上翻的迹象,足以证明,他在撒谎。”

    范蠡静静听着,“那第三呢?”

    夷光盯着沉静如水的面容,“第三就是先生了,从见到这个孩子起,先生就一言不发,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了;事实上,这个疑点应该排在第一。”

    范蠡一怔,旋即失笑道:“没想到是我露了痕迹,大意,真是大意。”

    那厢,浑身湿淋淋的刘三儿讪讪地瞅了一眼夷光,对范蠡道:“范先生,现在怎么办?”

    “没事了,你回去吧。”在打发刘三儿离去后,范蠡道:“你如此聪明,不妨再猜一猜,我为何要安排这些?”

    夷光低眉思索,范蠡也不催促,静静等着,过了约摸一柱香的功夫,夷光抬起眉眼,徐徐道:“人面易知,人心难测。”

    “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女子。”范蠡感慨的说着,沉默片刻,他道:“王宫之中波谲云诡,人心叵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夷光接过他的话,“否则就会像刚才一样,落入别人的圈套之中而不自知是吗?”

    范蠡颔首道:“太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