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始于君臣 止于君臣

    第六十三章 始于君臣 止于君臣 (第3/3页)

历代吴王,怎么一下子成了越国人?”

    “我来说吧。”繁楼合起折扇,徐徐道:“十年前,我奉当时还是太子的越王之命,悄悄潜入姑苏,顶替当时养在别处的繁家庶子繁楼,因为他是庶子,不受重视,几年也不曾回一趟主家,所以繁家众人对他并不熟悉,连样貌都只记了个七七八八。”

    “我本是越王身边的一名伴读,当年越王曾悄悄来过姑苏,意外看到繁楼样貌与我有几分相似,便生出顶替之念。当时的越王虽然年少,却早早料到吴越两国之间早晚会有一战,所以布下我这枚棋子,这件事除了越王之外,再无人知道,这一替就是整整十年。”

    “之后,我设法回到繁家,投靠伯嚭,一步步成为他的心腹,可惜终归没能阻止那一场大战,只能眼睁睁看着越国战败,大王被掳;再后来文种出现,我知道他是越王的人,所以一直在暗中留意,并查到了你们的事,为免引来麻烦,我一直没有表露身份,直至牛四那件事情。”

    范蠡接过话道:“冬云与我说了牛四一事后,我曾悄悄去见了繁楼,一番详谈之后,方才知道他是越王一早布下的棋子。”

    夷光颔首,忽地道:“你本名叫什么?”

    这句话令繁楼有些恍然,半晌,他涩声道:“不记得了,如今的我就是繁楼。”

    从勾践要他代替繁楼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过去的身份,或许……有朝一日,越国真的灭了吴国,他能拿回失去的那一切吧。

    “我得知齐国来犯,伍子胥以此为要求,再次逼迫吴王诛杀越王后,便心生一计。我知道伯嚭之子剡季与公孙离是好友,故意让他听到用死囚冒充越人假装勾结齐国,以此逼迫吴王就范的计划。果然剡季将这件事告诉了公孙离,后者又献计于伍子胥;然后我去找了范兄,请他设法通知你配合。”

    夷光静静听着,待他说完微笑道:“繁楼将军布得一手好棋,夷光佩服。”

    “若无夷光姑娘引着吴王一步步往我们设定好的方向走,也难有今日之效,姑娘的功劳最大。”

    “将军过誉了。”夷光微一欠身,拧眉道:“如今伍子胥对吴王不满,扬言不管行军布阵之事,吴王从军经验毕竟还少,恐怕难敌齐国大军,范先生与将军还是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

    范蠡眸中掠过一丝异色,“齐吴两国鹬蚌相争,我们正可渔翁得利,这不是好事吗?为何要插手此事?”

    “先生此言差矣。”夷光肃声道:“如今看来,似乎齐吴两国相争,对我们复国大为有利;可先生仔细想一想,齐国灭了吴国之后,下一步会是谁?必定是越国,齐景公之所以选这个时候远征,就是看准越国覆亡,吴国又兵力未复,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他们一旦攻下吴国,会立刻进攻越国,到时候两败俱伤,又谈何渔翁得利?”

    范蠡蹙眉道:“所以你想帮吴王渡过此劫?”

    夷光点头道:“我曾说过,吴王并非嗜杀之人,不该落得这样的下场;再者,城中百姓成千上万,一旦齐国攻入,必会死伤无数,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范蠡眸色深深地望着夷光,在每一次说起夫差时,夷光都目光熠熠,神色飞扬。

    正自心事重重之际,繁楼忽地道:“我同意夷光姑娘的说法;以眼下的形势来看,我们尚可左右吴王,可若换了齐王,就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这位齐王与伍子胥是同一类人,最是奉行斩草除根的法则。”

    冬云点头道:“我也同意这个说法,先生呢?”

    众人目光皆集中在范蠡身上,当着繁楼的面,范蠡不便询问夷光,只得道:“也只能这样了。”

    夷光忧心忡忡地道:“如今伍子胥摞了担子,伯嚭又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小人,没什么真本事,单凭吴王一人独力难撑,先生与将军可有想到什么法子?”

    范蠡略一犹豫,朝冬云道:“拿出来吧。”

    冬云点点头,自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册,封面略有些泛黄,看着有些年头了,上面写着四个字《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