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醉卧

    第一三四章 醉卧 (第2/3页)

    王源道:“是得杨钊举荐,所以才有机会。”

    杜甫皱眉道:“杨钊?贵妃的堂兄,户部度支郎杨钊么?”

    王源道:“就是他。”

    “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和李林甫沆瀣一气么?你梨花诗会上让李林甫失败,他很生气,怎会同意杨钊举荐你?”

    王源笑道:“这便是微妙之处了,还是说来话长,但此中之事着实非你所想的那样简单,今日也不多说了。我今日来拜见杜兄,便是想知道杜兄现状如何。若杜兄自己有门路的话,我也不多嘴了,若杜兄暂时没什么门路,我建议杜兄留在京城寻觅机会,我这里也会替你想办法。通过科考之途怕是没机会了,要想进身,须得另辟蹊径,否则真的没什么希望。”

    杜甫道:“王小兄原来是可怜我来了,我看算了吧,还是我自己想办法的,实在不成,便带着妻小离开京城了,我也心灰意冷了。再说了,你要帮我,肯定也是要借杨家之势。我却对杨家没什么好感。杨家姐妹骄奢淫.逸,仗着裙带之势上位,正是我最不满的一类人,我岂会受他们恩惠?”

    王源微笑道:“杜兄,你自尊心强我是知道的,但你可别忘了你的报负,你是想为天下老百姓做些事情的,回家种地可没法为百姓谋福。”

    杜甫摇头苦笑道:“我自身都难保了,还谈什么报负。”

    王源正色道:“你切莫这么想,否则满腹诗书岂非白读了。再说了,远的不说,就说嫂夫人和两个孩儿,我唐突说一句,你就算没有造福天下之心,难道也丝毫不想让嫂夫人和两个孩儿今后的日子过得好些么?你忍心让他们永远跟着你颠沛流离的受苦么?我若是你,我便绝不会这么无情。”

    杜甫默默喝酒,沉默不语。

    王源道:“我一直认为,我大唐的读书人都是好高骛远,譬如你我,心中都觉得要干一番大事业,却不能静下心来踏实做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读书人虽要怀报国造福百姓之志,但也要首先放下高傲一步步的实现。譬如先让自己的生活无忧,先惠及身边之人,再一步步的想后面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为此要牺牲自尊,因为你是要为了最终的目标的实现,若过于斤斤计较,在如今的大唐,怕是要处处碰壁了,更别提你心中的所谓报负了。”

    杜甫眉头紧皱,似乎有些为王源的话所打动。王源口中的实用主义的这一套,是杜甫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辞,也是他从未想过的。

    “我可否冒昧问一句王小兄,你的报负是什么?”

    王源微笑道:“我的报负没有杜兄那么远大,我其实只想做一个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我不喜欢自己的命运被人操控,不想成为一个风中之尘,不想成为身不由己之人。”

    杜甫愕然道:“掌握自己的命运么?这如何能做到?”

    王源道:“如何做不到?三个月前我还是永安坊的坊丁,诸多的机缘巧合,诸多的选择和努力之后,我也有些进展。最起码我不是永安坊中那个连坊正都能呼来喝去之人了。甚至到了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