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五章 圣旨

    第六五五章 圣旨 (第1/3页)

    就在逻些城中的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床榻上用最后的气力向大丞相倚祥叶乐和大将军恩兰托孤之时,远在二百里外的匹播城下的**大营中,大唐陛下玄宗皇帝的圣旨也千里迢迢的抵达。王源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四名节度使正跪在中军大帐内聆听宣旨内侍高声诵读圣旨。

    “……王源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四人听者,朕看了你四人联名奏议之时,召集两位相国和朝中重臣紧急商议此事,最终朕及诸位大臣均认为应该尊重尔等的提议与吐蕃议和。朕本以为,此次征战吐蕃能有灭国之望,现在看来是朕想多了。北路军全军覆没之后,东西路军兵力不足,朝廷一时无法抽调兵马增援,当此之时议和乃是上上之策……”

    王源跪在地上低头聆听,他对这个决定一点也不意外,这个结果是早已能预料到的。

    “……朕征询朝中重臣的意见,特此授命王源高仙芝两人为同吐蕃议和之特使。王源为正,高仙芝为辅,命你二人协同解决此事。至于此次和议,朕认为,若能迫吐蕃割地赔款俯首称臣是为上策,当然这都是朕的一厢情愿,具体情形两位商议而决,但求有利于大唐便可。”

    “北路军三万余骑兵被歼之事,尔等奏折之上做了较多的解释,甚至有怪朕下令夺取逻些城之意。朕承认有些心急,但尔等为将,当审时度势,谨慎决定,而非因朕之言而轻躁冒进,导致大败。如今被迫同吐蕃媾和之局,未尝不是因北路军被歼而起。可说北路军此败不可容忍。朕有失误,但更大的失误者在将帅之身,岂不闻‘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乎’?故而针对此败,朕自罚三日不食以示惩戒己身,但哥舒翰和李光弼之失亦需惩戒。现夺哥舒翰河西节度使之职,降为河西兵马使,河西节度使命王源暂代。夺李光弼陇右节度使之职,降为陇右兵马使,陇右节度使由高仙芝暂代。你二人须得引以为戒,今后当小心谨慎戮力领军,以期朕许。钦此。”

    长长的圣旨读完,王源高仙芝等人叩拜谢恩接旨。圣旨无非只是两件事,一件便是议和的事情准了,让王源和高仙芝全权处理。第二件便是关于北路军全军覆没的处理结果。第一件事在意料之中,唯一觉得意外的便是,这全权议和的正使居然是王源而不是高仙芝,这多少让人觉得意外。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高仙芝都在王源之上,却让王源当了正使,这恐怕是杨国忠从中又吹了风的结果。

    第二件事上,其实也蛮令人意外的。北路军的全军覆没,按理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