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八章 宣战

    第一一零八章 宣战 (第3/3页)

赵青低声对身边呼呼喘气的谭平道:“老弟,你刚才骂李瑁不是人养的,是个畜生。这不是在骂咱们堂上坐着的这一位新皇帝不是人么?”

    谭平一愣,皱眉道:“骂他怎地?他们李家哪有一个好东西。他生的畜生儿子,我骂他便不成么?他算个屁的皇帝,给他脸了还。”

    赵青挑起大指赞道:“兄弟,还是你厉害。当着皇帝骂皇帝的,天下便只有你一个。”

    谭平颇为得意的哼了一声,此时高仙芝的声音响起,开始继续诵读这封诏书。

    “……朕跟随太上皇至成都,洞悉王源此贼真正用心,朕不欲我大唐社稷操控于此贼之手,毅然冒险出走,突破王贼重重追杀抵达灵武。在李光弼等忠良之臣辅佐下,朕决定登基继位,破王贼窃国之局。朕登基之前,命人求得先皇之允,先皇也识破王贼窃国之心,也知其非王贼对手,故而下诏传位于朕,授大任于朕。朕于危难之际继位为帝,肩负平逆怯贼护国之重任。那些日子,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幸而天佑我大唐,加之朕授命于天,受天之眷顾。朕继位之后,攻克长安,逆贼东奔西逃,仓皇而走。此时王源见有机可乘,遂率军出蜀,抢夺讨逆之功,博得平叛功勋之名。天下不明真相百姓交口而赞,却不知其为沽名钓誉收拢人心之贼,其为悲乎?”

    “朕忍气吞声,实为顾全大局之举。安贼荡灭,百废待兴。朕忙于安顿流民,整顿朝廷,收拢兵马,静待时机除此国贼,不得不与之虚与委蛇,安抚其心。朕也念及其于大唐薄有微功,曾想感化其罪,令其改过自新归于朝廷,免天下兵戈之苦。然而朕之宽仁为其视为软弱可欺,此贼变本加厉,跋扈无度。当此之时,更有让朕痛心之事发生。”

    “太上皇归于骊山,不肯颐养天年,意图复辟其位。朕本有归还帝位之意,但太上皇竟昏聩愚昧,私同王源勾结,欲借王源之力复辟其位。王源率人偷入骊山宫与太上皇谋之,不料此事为诸皇子大臣得知。太上皇和王源怕事情败露,便陡起杀心,杀尽皇子公主大臣数百人,偷出骊山归于成都。朕闻之肝胆剧烈,痛彻心扉。太上皇昏聩若此,朕实痛心疾首。太上皇此举违背天道人伦,为一己之私欲,竟不顾骨肉之情,不念社稷之重。实乃令人发指,匪夷所思之行。”

    高仙芝一口气念到此处,嘴巴里干干的。咽了口吐沫,喘了口气,忽然发现四周静悄悄的。环视周围,见周围众人包括玄宗和王源都张着嘴巴表情呆滞,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货怎么这么能瞎编啊。他娘的,这货不去写话本真是太可惜了。”

    “是啊,颠倒黑白瞎编乱造一气,把脏水全部泼到大帅和太上皇身上了。他反倒是个高风亮节,容忍宽仁的人了。这狗娘养的真是个人才啊。”

    众人既气愤又惊讶,交头接耳议论不已。

    玄宗满脸紫涨,感觉自己呼吸都要停止,整个肺都要爆炸了。头晕目眩,身上冷汗直流。他万万没想到,李瑁不但翻自己的旧账,还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将李珙等人的死,将他李瑁做的恶全部都归结到自己身上。肆无忌惮的诋毁自己,辱骂自己,简直令人发指。

    “陛下,陛下,您怎么了?陛下。”一旁侍立的小山子见玄宗面色不对,呼吸急促,忙上前来替玄宗捶背顺气。

    王源拱手对玄宗道:“陛下,若陛下听不得这些诋毁之言,便请陛下先退朝歇息。”

    玄宗无力的摆手,哑声道:“朕没事,朕就是要听听这个逆子还能如何的忤逆不伦,如何的诋毁朕。”

    王源点头,转向高仙芝点点头道:“继续吧。”

    高仙芝咳嗽一声,继续读诏书:“……朕痛定思痛,终于下定决心。古人云大义灭亲,朕若再姑息踌躇,将失大义,丧民心,毁我大唐社稷。鉴于此,朕今日在此昭告天下,自今日起,朕和先皇父子之情就此而断,从此以后,朕只为大唐社稷所想,再不念父之之情。今日万民作证,天地为鉴,先皇昏聩,勾结逆贼王源,坏我大唐社稷。即日起,作谋逆之罪论处。我大**民,宜牢记之。朕亦在此宣布,我五十万大军将发动对逆贼王源之讨伐。即日起,夺王源大唐相国之职,所有爵位官职一并免除。王源乃我大唐国贼,军民人等人人得而诛之。”

    高仙芝缓缓的将那张写满了诏书内容的信笺放下,沉声道:“以上为诏书内容,接下来是讨伐我神策军的檄文,其中列王源十宗罪,并令天下军民共罚我神策军。这些内容,我觉得便不必再念了吧。”

    王源知道,这是高仙芝为了不让自己太难堪,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