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提高粮食产量

    第55章:提高粮食产量 (第2/3页)

才能够出产2石粮食。

    唐量亩产一石合汉量3.8石,汉朝时一石相当于100斤,唐朝是汉朝的3.8倍,也就是说,上好的良田最多能够出产七百多斤的粮食。

    这还是遇到好年景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收成,要是遇见年景不好,那就够呛了。

    唐朝不同于后世一样,一亩良田能够产粮几百斤,甚至一千多斤也不在话下。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便成了李承乾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李承乾便想到了这个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杂交水稻。

    要是能研制出杂交水稻的话,便能够大大的提升粮食的产量,百姓家里就能够积赞更多的粮食。

    到时候,真的遇上了灾荒什么的,就可以不用为了粮食而发愁了。

    可是研究杂交水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有李承乾后世杂交水稻的技术资料,要靠唐朝农官研究出来。

    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很快东宫的内侍便将两位农官招到了东宫。

    “参见殿下!”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两位农官向李承乾行礼道。

    “免礼!王泉赐座!”看着进来的两位农官,李承乾道,并吩咐王泉赐座。

    “谢殿下赐座!”王泉命人搬来了两张椅子给两位农官。

    “寡人要你做的杂交水稻,进展的怎么样了?”他们屁股刚沾椅子,李承乾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两位农官感觉有些为难,太子给他们名叫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新水稻的技术,他们这段时间仔细研读这份技术著作,也根据上面的技术进行研究。

    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

    想要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去进行杂交的方法来培育出新的品种,实在太难了。

    关中地区水稻种植不来就不多,能够让他们进行研究培育新品种的实在太少。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研究依旧没有什么实质行的突破,不过也从中总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