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朝议再征高句丽(2)

    第237章:朝议再征高句丽(2) (第2/3页)

掉他们耕种,不出几年的时间,高句丽铁定玩完。

    到时候,再派遣大军,一举消灭高句丽,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殿下此言,臣不敢苟同,即便是派遣偏师深入又怎么如何?这粮草消耗是减少了!可依旧要耗费我大唐不少粮食。”

    “偏师深入,殿下可曾想过这粮草又应该如何运送到偏师的手中,一旦粮草被劫,深入敌军腹地,一旦粮草被切断,便是死路一条,如此饮鸩止渴,实属不智。闪舞”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反驳李承乾。

    三句不离粮草的问题,这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差别,农耕文明太过注重粮草的运输。

    而游牧民族则没有这方面的顾及,游牧民族向来都是以战养战,这样不仅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还能削弱对方的实力。

    一口吃不下,就慢慢的来,一口一口的将对方消磨掉,总会有解决的时候。

    再说了,就算大唐的偏师深入高句丽,无法从大唐本土得到粮食,难道还不会退到新罗和百济去补充物资。

    等吃饱喝足了之后,再次和高句丽周旋,这样不仅能够消耗高句丽的实力,还能间接的拖垮新罗和百济。

    等将来灭了高句丽,还能连带将新罗和百济一并吞并,将这两国也纳入大唐的版图。

    当然,李承乾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却不敢说出来,这样的行径,在所有的人看来是不义之举,必定会遭到大家的口诛笔伐。

    身为泱泱大国,怎么能够做出欺负弱的事情,实在是有辱斯文,此等行径简直令人不齿。

    所以,李承乾懒得跟这帮食古不化的家伙多说废话。

    “父皇上次大驾亲征,国人不得耕种,所克之城,都要将其粮草全部收缴,继以旱灾,民多半缺乏粮食。”

    “现在只需要多派偏师,对高句丽轮番袭扰,让高句丽人疲于应对,高句丽人便会放下农活,躲进城堡。”

    “不出数年,高句丽便会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江之北,便可不战而取之,到那时候,要消灭高句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