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新修本草

    第378章:新修本草 (第1/3页)

    兵部尚书任雅相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皇权至上,作为执掌天下最高权利的皇帝,向来痛恨威胁皇权的存在。

    无论是世家门阀这样的群体,或者是个人,以及皇帝身边亲自的人等。

    只要是威胁到了皇权,必然会遭到皇帝无情的镇压,这其中最让皇帝寝食难安的便是将领拥兵自重。

    因为将领一旦拥兵自重,他们便会自立为王,进行潘镇割据,甚至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

    所以,历朝历代都在防止将领权利过大,最后导致拥兵自重的局面,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进行防范。

    唐朝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府兵制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衙禁军十六卫中的十二卫领导府兵折冲府,对天下“折冲府”只是遥领。

    真正打仗时会有皇帝委派的将领负责战时指挥,二者相互制约,使得府兵散于天下,却仍由中央控制,完美的避开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

    “兵部尚书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在边境开垦屯田也确实可以节省运输的消耗,又能够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这样一来,真是令朕左右为难!诸位爱卿以为应该怎么办才好?”李承乾问道。

    一面是粮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大大的节省朝廷的开支,一方面又担心将领会拥兵自重。

    就如同安禄山一样,安禄山虽然是三镇节度使,要是他手里没有民政、财政等一系列权利在手,就算他十镇节度使,也没有机会拥兵自重。

    没有人会跟随一个连粮草都没有的将领,干杀头抄家灭门的买卖,就是因为安禄山掌控三镇辖区内所有的粮食。

    他才有足够的粮食去供养他的军队,这些军队自然也就只认安禄山这个节度使。

    总之,一个将领手中有了钱粮,又有了军队,他想要拥兵自重,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陛下不必担忧!在边境开垦屯田并没有什么不妥,我大唐的府兵制度和均田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将边军编户入籍,按户分发田地,战时为兵,农忙耕作,闲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