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高妙的读书美感

    第十八回-高妙的读书美感 (第1/3页)

    【父亲教化让王阳明低头认错。读书如嚼白蜡,与同学共寻美妙的悟道方法。】

    父亲笑道:“伯安分析的很透彻,看来读史还是很有进步的。但今天我要讲的是另一个更重要原因。刘邦有一个美好的品德,就是他服善,任何人向他提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刘邦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高兴、悲伤、甚至在纵欲时也能马上听取意见,如果自己有错,则当即道歉,立刻改正,就凭他这个服善的优点,就足以王天下。”

    我点点头说:“从刘邦高阳酒徒的典故,包括听取张良之意见退出秦王宫还兵霸上的事情来看确乎如此。”

    接着我父亲又要给我讲张载的典故,我有些不耐烦说:“我知道,今天我跟同学就讲了这个典故。”

    父亲看着我的眼睛,郑重其事地说:“伯安,这是你性格上的问题,一是爱揭人之短;二是不耐烦,没耐心。”

    我说:“我什么时候揭您短了?”

    父亲耐心地说:“上次你幺爷爷正在讲一个故事,你当场便说,‘幺爷爷,你讲这个故事,已讲了五遍了’,让你幺爷爷下不了台。你怎么说?”

    我低头说:“确实,父亲,我错了。”

    父亲笑道:“这态度就对了,这就叫服善。”

    忽然,有段时间我觉得问题很大,读书如嚼白蜡毫无味道,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学问也停止不前。无聊,真的很无聊,有两、三个月了,不行,我得改变!

    于是我向父亲求教。父亲点点头道:“伯安,这种情况我也经常遇到,很正常。”

    我问为什么,父亲说:“在学习中品到味道,心中充满快乐,这也就像禅家所说的法喜充满,每一个读书人都在追求这种感觉。《诗经·周南·关雎·序》中讲的‘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便是讲的读书之乐的表现。”

    我兴奋地说:“是啊,是啊,这就是我喜欢的感觉。”

    父亲笑道:“但我要告诉你这种状况是非常难得的,更多的时间是这种如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