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高考

    第二章、高考 (第2/3页)

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大家都理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剩下的只有看孩子们的发挥了。

    那些胆子大的考生,可就不一样了。

    当然,高考考场上,因为太过严格,所以传字条,带小抄这些落后的作弊手段肯定不行,一来高考题目包罗万象,别说带小抄了,就是让你直接抄书学渣都不知道抄哪里。

    二来,监考教室里好几个监考老师,你当他们是摆设。

    有那个精力带小抄还不如采用高科技作弊手段,比如有的考生在考试时穿上作弊用的衬衫,里面有两个电池,一部手机和一个接收器的隐藏线圈。

    还有的考生试图把一副带有隐藏式照相机的眼镜和一枚附在硬币上的微型接收器带入考场。

    这些都是为了在考场里就收外来的信号。

    有些神通广大的团伙,在开考一个小时候后就能搞到试卷,通过解题高手做出来,然后用无线电发出去,让考场中的考生接收。

    即使这样的方式适合先择题,判断题,对作文这样的题目用处不大,但对于高考中,一分就能定生死的情况下,几分,十几分已经能让很多考生冒险了。

    只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仗。

    高考期间很多考场实行无线电屏蔽,监视一切无线电信号,让这种作弊方式无所遁形,只能应用在普通的等级考试中。

    于是很多人把目光打在了监考老师的身上,和他们打点好关系,让人替考,或者在考试现场直接抄学霸的答案。

    替考这种事情,古今中外屡禁不绝。

    晚唐才子温庭钧,曾在一场会试中“以一替八”,名扬四海。

    到了高考时代,替考更是屡见不鲜。

    据说有一年在中原某省的考场,抓了一百多个替考的学生,他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由一个李姓的大学教师亲自测试、选拔,送到中原替考。他还承诺,“枪手价格”为:

    考上二本2万,一本3万,重点5万,如果是全国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