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彥游偷盗坡公砚

    331 彥游偷盗坡公砚 (第1/3页)

    331彥游偷盗坡公砚

    刘豫后面加个州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刘豫州——刘备了。无论怎么说,这个刘豫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也是个“人物”。他因为当汉奸,当儿皇帝,写宋朝历史的人,无论如何要带上一笔。

    刘豫字彥游,出身务农世家,自幼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坡公砚、白金盂、纱衣等,被人耻笑。

    客观地说,刘豫念书还是很用功的,人也不笨。若是笨的话,绝对考不上进士。小的时候刘豫家里挺穷的,他老爹想改变刘家的命运,那出路也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苦读,考上举人,最好是进士,当了大官,才能摆脱贫穷,光宗耀祖。

    求爷爷告奶奶,刘豫的老爹才将他送到州里的官学来学习。到官学来学,好处多多,花一点小钱就可得到很好的教育。那官学叫“孔子学院”,跟今天市政办的“幼儿园”差不多,各方百条件都是一流的,可想进去特别难。

    刘豫凭什么能进“孔子学院”念书呢?这得靠他的一个堂姑刘氏,受到了皇上的恩宠,偶然省亲,一句话让侄子念了个好学校。

    刘豫知道自己求学不易,发愤图强,功课中等偏上。那时他十三四岁,正是一个男孩子好奇心和虚荣心都极强的年龄。家里穷,吃喝主要是“官家提供”,每个人都差不多。可吃喝之外穿与用,差别可就大了。

    住在官家宿舍里,每室四人,跟现在的大学寝室差不多。刘豫只有一个柳条箱子,里面有几件换洗的粗布衣裳,像样的东西,什么也没有。

    四人之中,有位叫文丰的家庭条件最好,父亲在京城做着三品的官,叔叔是知州,穿的是绫罗绸缎,用的是奇珍异宝。另二位,一个冯宝,一个高贝,虽然不如文丰,条件也不差。最寒酸的顶数刘豫,他的心里就特别不平衡。

    某日,高贝到院子里收衣服时,见少了一件白纱衣,怀疑是刘豫“顺”走了,可没有声张。文丰、冯宝和高贝抱成团,暗中监视着刘豫的一举一动,可过了许久,也没有发现什么,觉得可能是冤枉他的,就放松了警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