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熊的底蕴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熊的底蕴 (第2/3页)

要先把你踢出去。”

    “为什么?”黑天鹅的字出现在庙门上。

    “因为你最危险。”老熊凭空现出一行字。

    庙门空白,原先的字没有了,静默了片刻,又浮现出几个字,“那你试试。”

    古代人物来到庙门前,庙门就这么开着,他没有急着进去,而是背手看向院里。院子风轻云淡,草木绿色,看不出任何的杀机,可谁都知道,那里已经被黑天鹅布下天罗地网。

    现场的气氛已经凝固了,上千号观众鸦雀无声,真是落根针都能听见。

    古代人物微微垂头低吟,似乎在思考,然后缓缓抬起头,伸出自己的右手。他的手里不知何时多出一只毛笔,毛笔包含浓墨,笔尖触碰到了庙门。

    他开始在门上写字,第一笔是一个点儿。这一个点儿看上去能有脸盆大小,包含笔墨,淋漓潇洒。

    这个点儿出现在高空里,观众们都是仰望来看,只觉得这个点儿像是一块摇摇欲坠的巨大石头,在那悬崖边缘,说掉还没掉下来,说没掉眼瞅着快了,充满杀机,充满了下坠之势。

    古代人物再用笔写下了一个横折钩,正好顺应上面的那一点,这个横折钩出来,充满力道,暗藏的劲力像是一个拉起来要杀敌的箭弩。

    这时会场上有人大喊一声,“我知道了,是不是‘永’字?”

    古代人物继续往下写,一撇如利剑,一捺三波折……整个写完,果然是一个‘永’字。

    有观众要说什么,马上被其他人禁止,所有人都噤声看着这个古代人继续往下写。

    写完了‘永’字,古代人物顺着写下了第二个字,‘和’。

    有人终于忍不住大喊:“我知道了,是‘永和九年’,对不对?!”

    “王羲之!兰亭序!”全场人都欢呼起来,声音嘈杂。

    我有点懵圈,老熊创造的这个古代人物竟然是王羲之。他在庙门上,提笔写下名垂千古的毛笔字,《兰亭序》。

    场面看似平和,但内行看门道,我看出老熊的每一笔其实都侵入到黑天鹅的脑图,看着一点一横的不大不小,却在一寸一寸吞噬着黑天鹅的领地。

    王羲之很快在门板上写下了《兰亭序》的第一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整个一幅字美轮美奂,刚柔并济,已经无法评说,因为水平太高,要再说什么,那就是没有深浅了。

    就在王羲之要写第二段的时候,黑天鹅出招了,寺庙化为无有,变成了一条波浪滚滚的长江大河。这条河一出来就波涛汹涌,浪花滔天,好家伙的,整个会场几乎全淹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