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献策

    第二十一章 献策 (第2/3页)

承包的经验。

    “好!好!好一个人不闲地不荒!”崇祯兴奋的站起来,左拳右掌相击着说道。

    土地过份集中是当朝的一大弊端,造成财富向地主手中聚集,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无地的百姓要么受地主的盘剥,要么成为流民,是为社会不稳的一大因素,却一直没有办法解决,可王强简简单单一席话却给出了答案,就是由国家掌控土地,承包给农民,以租金代税收,这样就少了地主盘剥的环节,增加了各级官府的收益。在场的都是当家人,对其中情弊知道的一清二楚,无不点头赞同。

    洪承畴起身说道:“万岁,微臣觉得王大人此议可行。闯匪在西北肆虐多年,所到之处往往将地主豪绅斩尽杀绝,留下不少无主之地,臣以为这些地可以纳为官府管理,招募流民统一耕种,此为屯田之法,自古有之。”

    “好、好条陈!”崇祯赞道,他指着周延儒、范思哲说道:“你们两个下去以后立即拟个章程交内阁讨论后颁布实施,要快!”

    “遵旨。”周、范二人躬身领旨。

    王强连续两个条陈都说到了点子上,在场诸臣无不对王强刮目相看,崇祯见王强念念叨叨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问道:“王强,你可还有话说?”

    “皇上,奴婢这里还有些小想头。”王强说道。

    “说,说出来,这样实实在在的想头越多越好!”崇祯兴奋说道。

    “是这么回事,皇上,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物产差异甚大,所以南北贸易极为重要,可是奴婢此行去江南,发现这南北贸易不甚顺畅,一来是运河不畅,只能通到兖州,甚为不便;二来是南北之间缺少集中交易的场所,信息不通,商贸交易不便。朝廷若能疏通运河,使船只直抵通州,可以大大缩短南北货物运输的时间,再在通州建一交易市场,南北客商在此集中贸易,互通有无,则南北贸易可就此顺畅。”王强这个提议也是受了张晓东的启发。

    王强说完在场诸人都不搭腔,他的提议好是好,可是修河道,建市场那是要大把花银子的,如今国库空虚,支应前线饷银都成问题,哪有闲钱修市场啊。沉默片刻,崇祯皇帝说道:“王强此议有些道理,可如今实施起来却有些难度,等过些年国库有了盈余再实施就是了。”

    “皇上,奴婢知道如今国库吃紧,没钱整修河道,建市场其实不用朝廷掏钱。”

    “哦!说下去。”崇祯觉得王强鬼点子很多,不由又来了兴趣。

    “哎。”王强点下头接着说道:“皇上,如今朝廷缺钱,可民间并不缺钱,那些地主士绅有钱人多了去了。奴婢这次去江南,在苏州河上亲眼看见有的富豪为了听个曲儿,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连眼都------嘿嘿,这个皇上。”王强得意忘形之间竟把自己在苏州逛窑子的事给说出来了,不由一脸尴尬的看着崇祯。

    其实王强去逛青楼的事情崇祯早就得了东厂的密报,并未在意,见王强一副滑稽的样子也不觉莞尔,揶揄说道:“王公子,那临风阁的婊子果然个个相貌出众吧。”

    “嘿嘿,皇上神机妙算,果然什么都知道,奴婢不过心里好奇,所以才这个去看了一眼,望皇上饶了奴婢。”王强腆着脸说道。

    崇祯没好气的笑道:“你此去江南,捅的篓子还少了,朕要杀你,怕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这条且先记上,你给朕好好想几个主意,将功补过。刚才说到哪了?接着说。”

    “谢皇上。”王强接着说道:“上回书说到,这个刚才说到这个地主士绅有钱,奴婢以为皇上可以下旨发行国债。”

    “国债?!”崇祯问道。

    “对,国债!就是国家向官绅地主们借债,由户部给他们开出借据,待来年国家收了税银,再一并偿还,不让他们白借,国家可以给他们利息。”王强把想法说了。

    王强的主意确实是新奇,国家向地主借钱,真是闻所未闻,众臣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崇祯疑惑着问道:“这确是一法,但寅吃卯粮,来年总是要还的呀,明年的财政负担岂不太重了。”

    王强观察崇祯的表情,知他动心,接着说道:“皇上,按理说,这四海之内,皆是王土,天下万民都是皇上的子民,如今皇上需要钱,大伙儿拿出一点来,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皇上只是向下面借,又不是不还,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就以通州市场的名义举债,等市场运行起来有了收益,连本再利一并还了就是了。”

    “你说的轻巧,那通州市场尚是子虚乌有,谁肯借钱给你,即便有人借,你又怎么见得一定能还得起。”崇祯问道。

    “皇上,这个不难,臣还有一个法子,就是建特区。”王强又搬出现代社会的经验。

    “特区!什么是特区呀?”崇祯觉得王强这个小人儿新奇的想法还真不少。

    “这特区呢,就是朝廷颁布旨意,在通州划一块地方作为免税区,凡在这个区域里做买卖的商家一律免税。这么着朝廷虽然眼前吃了点亏,可长远看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