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调整方略

    第一百零四章 调整方略 (第1/3页)

    是脓包总要挤,王强当即命令炎龙连夜带领卫队将总舵书办处的所有人秘密的控制起来,然后让小山子将王进和书办处的堂官传到总舵大堂,并吩咐将往来信函的登记薄一起拿来。

    书办处的堂官很快就拿着登记薄到了大堂,王强接过来仔细的翻阅着,登记簿上记录着总舵和各地往来的所有信函、报告的处理过程和去向,王强从中看到了田精明那份关于军需粮饷紧缺问题的报告和张晓东提及的那份关于太平军士兵滋扰地方情况的公函,还有很多份报告王强都没有看到过,这些报告的最后去向一栏一律写着教主批复收档!。

    王强叫过那名堂官,指着登记簿上的几个报告问道:“这几个报告我怎么没有看到过呀?”

    那堂官急的头上的汗都下来了,失声说道:“啊?这、这怎么可能?”他扑通跪倒在地说道:“岂禀教主,按照登记薄上的记录,这些函件应该是经您审阅批复以后已经存档了。这些函件都是王进大人经手处理,您批复后直接办了存档,所以我没能见到回复。”

    王强一拍书案喝道:“这些函件我根本没有看到,何来批复,看来是我们内部有人作耗,蒙蔽本教主!”

    这时候,小山子从外面回来,说道:“岂禀教主,王进刚刚在自己的房里服毒自杀!”

    “什么?死了!这奸细居然是他!”王强遗憾的一拍坐椅扶手,惊怒的说道。这王进是塔山军校的学员,这些学员个个都是王强精挑细选以后招用的,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做了认真的考察和筛选,王强对这些人非常信任,将他们作为抗清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些人中间也有清廷奸细的话,那王强真的不知道身边还有几个人是信得过的。王强心里感到一阵的悲凉,颓然靠在椅子上,挥手叫众人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王强到了书房,小山子站在门口,手中抱着厚厚的一摞文件,小山子进了书房,给王强行礼说道:“教主,我已经连夜将王进扣押下来的文件整理好了,请您过目。”

    王强笑笑,心道:“不管怎么说,小山子还是信的过的。”他吩咐道:“王进虽然死了,但这个事情还不算完,你派人秘密的调查一下,王进的同党还有哪些,平时跟什么人联络,同时派人对总舵几个关键岗位的人暗中监视。”

    “李刚将军和顾先生他们几个也要监视吗?”小山子小声问道。

    王强心中一阵烦乱,当初蒋雨泉建议他成立类似于东厂那样的组织监视手下的人,他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自己不那么做还真的不行,他默默的点了一下头,说道:“此事一定要保密,我不是信不过谁,而是我们要建立这样一种监察机制,确保抗清大业顺利进行。”

    “是,属下明白了。”小山子说道。

    小山子走后,王强专心致志的看那些被整理出来的文件,他越看越是心惊,这些文件和信函基本都是反映太平教这段时间以来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还有就是对于王强称帝一事提出的不同意见。

    在一份报告中,田精明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反映由于几个月来太平军人数迅速扩大,在粮饷供给方面已经非常吃力了。太平教在前几年囤积了不少的物资,但开发云南和购买枪炮耗费很多,照目前的发展看,只能坚持半年左右的时间。急需开辟筹集粮饷的新渠道。田精明还提到,目前在云南的治理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主要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地方官府的威信很差,那里的居民只听命于少数民族的头人,很多政策难以推行,改良进展不顺利。

    李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部队发展过快带来的问题,一是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下降,新兵多,训练度差,中下级的官佐数量紧缺,由于队伍发展过快,只能拔苗助长,一些干部快速提升以后,综合素质不行,已经显现出不胜任的情况。二是队伍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参军的目的也不一样,违反军纪的事件在逐步增多。第三是由于清军主动退却,部队很快占领了河南、湖北大部分的州府,高级将领中普遍存在骄傲的情绪,低估了清军的作战能力,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四是现有作战区域过大,兵力有些分散,难以集中兵力机动的打击清军。

    张晓东的那份公文王强也看到了,张晓东在公文中反映在武昌城接连发生了五起太平军强抢商户物品的事件,还有一起当街调戏妇女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经过和责任人张晓东都已经调查清楚,为了不破坏和太平教合作的关系,张晓东希望王强能酌情处理,并勒令部众严守军纪。

    在自己称帝的问题上,也有很多人在报告中提出了反对意见。田精明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目前太平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