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

    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 (第1/3页)

    这些书写得有点乱,这是事实,因为王宣并不是什么专门做学问的博学鸿儒,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钻研,也没有那么多书籍去参考。

    杨聪这意思,很像是在婉拒他出书的请求,什么写得有点乱,什么我们合计一下,那都是屁话,杨聪的意思总归就是这书还是不要刊印了,至少王宣是这么认为的。

    他不由满脸落寞的摇头叹息道:“唉,这个老夫清楚,老夫就是个匠户,比不得那些大儒,哪能写出什么传世巨著来。老夫也就是想将泉州府乃至周围各州府的匠户技艺记录下来,并探索一下怎么让这些技艺更加精湛,至于全面什么的,老夫的确没考虑到,让你见笑了。”

    这话听着就有点让人绝望的感觉,但是,杨聪关注到的却不是话里的绝望,而是其他的东西。

    他竟然饶有兴致的问道:“噢,先生,您是匠户出身吗?”

    王宣自渐形秽道:“是啊,老夫原本就是铁匠出身,只是考上功名之后,免了这劳役之苦,又娶了个农户之女,家里有了几分薄田,勉强能糊口了,这才无聊的到处找人请教,想写点东西出来。”

    他这话说的是比较轻松,其实他本身的境遇远没有这么轻松。

    他是匠户出身没错,不过,他也曾是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才俊,要不然也不会被蔡清这样的理学大师看上,收为门生。

    只可惜,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大放异彩之后,乡试却是折戟而归,从那以后,他便沉寂了下来,再也没去参加过乡试了。

    当然,他乡试折戟并不是因为出身不好,这时候的科举还算是比较公平的,大多数时候都只看你的学问,不看你的出身。

    他乡试之所以没过,主要还是钱闹的。

    因为没钱买马,他只能徒步去金陵,泉州距离南京足有两千多里,他足足走了将近两个月,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因为没钱,他只能风餐露宿,途中他甚至都没吃过几顿饱饭,他赶到金陵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虚弱不堪了,乡试三天,他能坚持下来不晕倒就算不错了,哪还能考出什么成绩来。

    回程的时候,他更是因为没钱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