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二一章 栽了

    第三卷 第一二一章 栽了 (第1/3页)

    陈文杰最终还是顶不住杨聪的软硬兼施,招了。

    他的人生也差不多就此结束了,私通倭寇,一经查实,岂有不杀之理?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丝希望,只要严嵩和赵文华等人能给他们翻案,他还是能躲过这一劫的。

    杨聪之所以将他们全部拉到南台船厂细细审问,也是为了防止严嵩和赵文华等人反咬一口。

    这些人,阴着呢,只要给他们一丝机会,他们便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忽悠的嘉靖云里雾里,以此来扭转乾坤,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朱纨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虽然他捕杀海商的行为阻碍了大明的发展,但是,从大明朝廷的角度出发,人家并没有错,他就是奉旨来清剿海盗和倭寇的,而海商豪门豢养的海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海盗,他们跟倭寇关系紧密着呢,不杀之,根本就别想剿灭倭寇。

    朱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低估了海商豪门的实力,更低估了严嵩的无耻。

    这个问题,杨聪可是清楚的很,所以,他异常的小心,甚至,审问的供词他都让人做了手脚。

    比如陈文杰的供词,他就命人运用了一些春秋笔法。

    审问的时候,明明是叶宗满在跟陈文杰当场对质,迫使陈文杰就范,承认自己花钱请倭寇去杀杨聪,但是,供词里面却没有任何关于叶宗满的记录。

    也就是说,从供词的记录来看,一直是杨聪在审,陈文杰在答,叶宗满说的话一句都没录,甚至陈文杰说的有些话都没有录。

    总之,杨聪就是让人看了供词之后感觉陈文杰跟倭寇的关系很密切,随便掏点银子便能雇来几十个倭寇为其卖命。

    至于叶宗满,虽说他已经跟随汪直归顺朝廷了,以前是不是倭寇头子也无关紧要,但是,杨聪还是事先就交待好了,不要让叶宗满的名字出现在供词里面,就把他写成一个普通的倭寇头子就好了。

    这点,甚至陈文杰都没看出来,这家伙签字画押的时候还是仔细看了看供词的,叶宗满写成倭寇头领,他没看出不妥来,因为叶宗满本就是倭寇头领,叶宗满说的话没有记录,他也没看出不妥来,因为杨聪这是在审问他啊,他下意识的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