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三四章 张扬

    第三卷 第二三四章 张扬 (第1/3页)

    这年头,出一本书到底要多少钱呢?

    首先,什么封面用什么纸,里面又用什么纸,那都另算,因为这些跟其他材料和人工成本比起来压根就不算什么!

    一本书,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都有可能,而这会儿的字一个个那都是用特制的铅刻出来的,这铅本身就不便宜,再加上人工,光是一页的成本,不说几两银子,几分银子那是绝对少不了的。

    也就说说,光是一页书,刻制铅字,再排成模板就得几分银子,十页就是几两银子,几十也就是上百两甚至几百两银子!

    然后,还有印刷的费用,装订的费用,这些都是要计算人工的。

    总之,这年头,没有上千两银子,你压根就不用想出书的事情,至于上百本甚至数百本的鸿篇巨著,想要印刷出来,成本更是高得吓人。

    这也是很多人编的出书却印不起书的原因,就好比后世有名的《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李时珍编撰这两本书是费了不少功夫,但是,后面印刷的时候费的功夫更多,因为他们压根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印书,只能到处求人,筹钱。

    比如《本草纲目》,李时珍是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编撰,万历六年成书,中间总共花费了二十七年时间,而直至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去世,这书还没刊印出来呢。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这么多钱啊。

    他要是有钱,不说一天就能刊印出来,几个月时间那是足够了,正因为他没这么多钱,最终耗费了十多年,直至他去世,这书也没刊印出来。

    当然,杨聪根本就不存在没钱的问题,一百多本书,刊印成本最多也就几十万两而已,对他来说,那真是小意思,而且这还只是小钱呢。

    他花费更多的是买纸的钱,因为他准备一次就刊印一百万套!

    哪怕就按一套书几两银子的成本计算,那都是几百万两!

    话说他是不是疯了,就算这大明有几百万读书人,买得起书的又有多少呢,哪怕他就以成本价卖出去,几两银子一套,也没有多少人买的起啊!

    他当然没疯,如果可能的话,大明有多少读书人,他就要印多少套,最好能人手一套!

    至于没多少人出的起钱的问题,他压根就不担心,没多少人买的起没关系啊,他压根就没打算卖!

    这次,杨聪一改以往低调的作风,大肆张扬了起来。

    《格物致知之理》整套一百多本,光是做一套印刷模板就得几十万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