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十一章 惠安侯

    第二卷 第九十一章 惠安侯 (第1/3页)

    五原,定名于夏商时期,历史悠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边防重地。

    秦汉时期,五原更是与朔方、云中、定襄、雁门齐名,成为抗击匈奴的重要边郡之一,隋唐时期,五原亦是抗击突厥重要之所,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就曾率军与突厥大战于此。

    但是,到了明朝,这里却被荒废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里距离大明京城太过遥远了,后勤补给困难,所以,永乐宣德年间,这里便被放弃了。

    如果大明不放弃这里,又怎么会有河套之患呢?

    杨聪坐在五原县城的临时行辕里,看着最新描绘的地图,感叹不已。

    他正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追击,将鞑子赶出所谓的西套,让他们彻底去漠南吃土呢。

    原本,他以为,收复河套之后,鞑子就只能吃土了,却不曾想,这一回,他派出侦骑扮成逃难的牧民,沿着鞑子的足迹一查探,才发现,原来,在河套西部还有零星的草原分布,而鞑子称那里为西套。

    西套的面积甚至比东套还大,从五原以西到甘州镇延绵千余里,皆是西套范围,鞑子如果在那里繁衍生息,恐怕,这北虏之祸就很难消停了。

    那么,怎么将鞑子赶出西套呢?

    他的想法,还是修铁路伴随着堡垒推进,一路将堡垒修到甘州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贺兰山正是东套与西套的交界线,他的策略正应了“满江红”中的那一句。

    反正,这会儿朝廷仿佛停滞了一般,对西北之战根本就不闻不问,他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乘势一把将西套也给收复了,让鞑子彻底失去繁衍生息之地呢。

    当然,他要进军西套还是得获得朝廷或者说嘉靖的首肯,因为他这次只是奉命来收复东套而已,东套收复了,任务就等于完成了。

    而且,西套之大,恐怕不是一年两年便能收复的,如果不跟嘉靖说一声便贸然发动如此旷日持久的大战,恐怕有点说不过去。

    他将自己的想法详详细细的写了份奏折,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随即便开始调派人马和物资,进行先期准备了。

    他认为,嘉靖肯定会同意他的计划,因为此时鞑子新败,士气低迷,而明军刚收复河套,气势如虹,此时,正是收复西套之良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想要收复西套怕就难了。

    那么,嘉靖会不会如同他所想的那般,同意他收复西套的计划呢?

    这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