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八九章 跑路

    第四卷 第一八九章 跑路 (第1/3页)

    倭寇如果发现大森城根本就不可能拿下,肯定会选择退兵,这点俞大猷早有预料,任谁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明知没有一点希望的情况下还留下来跟人死磕。

    为此,他专门安排了一组斥候,十二个时辰轮流盯着倭寇的大营,白天就用望远镜在城墙上盯着,晚上则趁夜色抵近侦查,总之一句话,一旦发现倭寇有撤退的迹象,立马向他汇报。

    织田信长哪里能想得到城里的明军还会专门盯着他们撤退与否,就算他想到了,也不会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他们虽然伤亡惨重,整个大营还是有将近十万人马,而城中的明军撑死也就万人左右,一万对十万,守在城里他是拿人家没办法,如果明军胆敢追出城来,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率军反击。

    开玩笑呢,到了野外,十万人马还干不过一万人马吗?

    俞大猷的确是打算出城突袭,一旦倭寇撤退,他便率军出城,给人家来个猛烈的突袭。

    这个想法貌似有点危险,其实不然,因为倭寇一旦决定撤退,士气肯定低迷,只要选择的时机恰当,倭寇就是兵败如山倒,根本就无力抵挡。

    这跟人数多寡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说白了就是个军心士气,士气都没了,再多人马又有什么用?

    当然,要想一举将倭寇击溃,出击的时机相当的关键,更重要的,还要防止人家使诈,如果人家是假撤退,引诱你出城,你再傻乎乎的冲出去,那跟寻死基本没什么区别。

    这种错误俞大猷当然不会犯,他收到倭寇准备撤退的消息之后便跑城门楼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起来。

    看了不一会儿,他便明白了,倭寇,这是真要撤退了,因为人家都把帐篷拆了,开始打包了。

    如果是假撤退,帐篷可能同样会拆,但是,绝对不可能认认真真的打包起来。

    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倭寇是真的要跑了,他当即毫不犹豫的下令道:“传令,命火炮手将所有火炮抬下城墙,装上炮车。”

    这两百多斤的火炮威力是比几十斤的虎蹲炮大多了,但移动起来也麻烦多了,没有炮车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拉到野外去跟人对战,就算是上下城墙,也得几个人合力才能抬的动。

    还好,明军的火炮手对于移动火炮这活计也是相当熟练的,五个人合力,抬起火炮来,速度并不慢。

    很快,上千门火炮便被抬下城墙,装上了炮车。

    俞大猷依旧在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