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长安长安胡不归】②

    【第22章·长安长安胡不归】② (第1/3页)

    韦皇后也就罢了,心中自有丘壑,对玩乐并不上心,对李显不过敷衍,而李显却是真心实意地以为皇位坐稳了,从前想玩却没来得及玩上的,这下都挥霍出来了。

    好在他虽重于玩乐,朝政却没太耽搁,否则过不了多久,就要有人叫他昏君了。

    ——至少那腰板挺直的萧江沅是敢的。

    如今的大唐是则天皇后留下的,要是有朝一日被李显搞得乌烟瘴气的,她萧江沅的心思大抵就不会只放在那些书简卷宗之上了。

    不知不觉便到了景龙三年,李隆基在潞州也已待了两年。

    这两年来,他先是斗鸡走马,常到百姓中间去打滚,从而深交了一群潞州豪杰,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被人尽心拥戴。正如他喜欢打羯鼓,是因为羯鼓可指挥众乐器一般,他喜欢这种感觉,也享受这种感觉。回想过去,自己乃至相王府都太过认命了,明明势力威望应有尽有,何苦一直被圣人压得死死的?若说是因为君臣之义、兄弟之情,可圣人又真的在意这两样东西么?

    功高盖主的臣子,固然容易被帝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立时鸟尽弓藏,但顾全大局计,帝王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还不是因为权势可引来争斗与杀戮,却也是护身符?

    只有自己举足轻重了,才可不被人轻易击倒。他现在筹谋起来,还不算晚。他可不想再被人随意一指,就被赶出长安了。

    这样被动的命,他李三郎不认。

    外交豪杰的同时,他也内联官吏,这使得他不仅在民间可以呼风唤雨,在官场也是一呼百应。且他平日里对公务只守本分,从不揽权越矩,待刺史十分尊敬,这也让刺史对他表面恭敬之余,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赞赏。如此潞州上下不过两年,竟都对他一个年轻的皇族心服口服。

    这样随和又豪爽、直率又清朗的青年王子,带着一股天然的朝气,让众人在大唐迷茫的前景里,看到了一丝崭新又蓬勃的希望。

    公事上春风得意,私事上也是如此,这也是让众潞州男子最为羡慕李隆基的地方——全潞州的娘子们,没有一个不喜欢李隆基的。

    上至年迈老妪,下至稚龄女童,只要见到李隆基,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任是平日里多么泼辣豪放的娘子,碰到李隆基都会变得温柔含蓄许多,对于此等情景,众潞州男子每每见到,心里都十分不是滋味,却也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临淄王长得是真好,性格也不错,又比他们会说话,向来最会讨娘子们欢心的,还是从长安来的天家贵族,白白嫩嫩,自然不是他们这些黄土里摸爬滚打长大的糙汉子可比。他们不如他受欢迎,也是正常。让他们欣慰且满足的是,娘子们喜欢归喜欢,行动上还算规矩,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为了他跟丈夫和离的。

    而最让他们安心的则是,两年以来,潞州那么多未婚小娘子,也只有一个赵柔姜入了临淄王的眼。

    说起这个赵柔姜,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街头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