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禄山宫中养作儿】②

    【第49章·禄山宫中养作儿】② (第2/3页)

、李林甫、新任左相陈希烈、王和杨钊等人都在,气氛凝重,都闷不作声。

    萧江沅不由一奇,招手让边令诚过来一问,便见边令诚在她掌心写了一个人的名字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训,乃是殉国将领王海宾的遗孤,九岁起被李隆基养于宫中,赐名忠嗣,也算是萧江沅看着长大的孩子之一。成年之后的王忠嗣为人正直、英武稳重,于兵法上应对纵横,谋略过人,乃是李隆基寄予厚望的未来良将。

    他并没有让李隆基失望,开元中年入军之后果然屡立奇功,开元末年的时候,便已经是河东、朔方两镇节度使了,可谓大唐首屈一指的将星。在皇甫惟明遭到贬谪之后,他还接任了河西、陇右节度使,从此一身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之。他还一度做到了塞外晏然,虏不敢入,从而加封左武卫大将军。

    难得的是,他善战而不好战,总觉得战争是如有必要方可为之,不能作为争名夺利的手段,更不能成为消耗士兵性命与国力的灾难,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以防御为主,必要的时候才会在准备详尽的情况主动出击,基本上百战百胜。

    萧江沅虽对军事了解不多,却知道王忠嗣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只可惜被王忠嗣视如亲父一般的李隆基,并不这样认为。

    雪上加霜的是,与此同时,王忠嗣还面临着另一重威胁其实这几年来,李林甫心里最忌惮的不是李适之和杨慎矜,甚至不是太子,而是这位出身忠勇之家又年富力强的常胜将军。

    在李林甫独霸朝堂之前,大唐宰相多出将入相。李林甫曾建议李隆基把边将逐渐由汉将换成番将,因为大唐尚未有胡人为相,以此来断绝出将入相之路,扫除可能威胁到他相位的一切。

    眼下大唐有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和岭南共十镇,其中岭南之首还只是五府经略使,而其余九镇之首则皆为节度使。

    此前,李隆基让自己的儿子们遥领过节度使之位,皆不掌其政,不理兵权。如今九镇节度使,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为王忠嗣,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为安禄山,安西节度使为高丽人高仙芝,北庭节度使为张嵩,剑南节度使在去年还是章仇兼琼,便是之前杨钊的上司,通过杨钊之亲缘送礼给杨家,如今已是户部尚书兼任殿中监,此时则为鲜于仲通。番将们从无到有,已占了其中三分之一,未来如有机会,只会越占越多。

    李隆基之所以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一则以胡治胡本身并不是个昏招,二则有些无奈,自从则天皇后执政时始,汉将不论个人素质还是行军打仗,便渐渐多不如胡人出身的将领了,开元时期虽有过好转,但终究不可挽回汉人逐渐重文轻武的大势。

    也因此,李隆基对王忠嗣才那般珍惜爱重。

    这在李林甫看来,无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