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何小曼的直播

    684·何小曼的直播 (第1/3页)

    行,那我就说一说,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大多数都通过科举考试,有了官差才能发家致富,有些人就靠着科举能改变生活,所以很多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进京赶考。

    不过科举制度选拔严格,如果没有超高的才能,中榜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不免有很多人没有选拔上。

    这么一来就造就了两种情况,如果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考不上还能不愁吃喝,如果是穷苦人家孩子,考不上学就得另谋出路养活自己了,当然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养活自己这个要视情况而定,家中有事业的,就会继承家产,从事经商,这也算正儿八经的工作,起码不会饥寒交迫。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做教书先生,就是开一家私塾,教孩子诗书,虽然这样收入微薄,但是也是从事学问方面的事情,大多数读书人还是愿意这样做的,教的出名的话还能入府专门为那些名门贵族的孩子教书,等孩子有出息了自然老师也会随之发达。

    再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帮忙写个对联,粘个对联也是文化人所为,如果在书法上面有所造诣,也可以通过卖字画挣钱,这里面就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了,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他的画在当时就非常值钱了。

    不过书法和字画这类的东西需要有人懂,在没有知识的人眼中就是一文不值,如果读书人的字画得有人赏识,卖个好价钱养活自己也不成问题,再不济的人,也有去一些店里当账房先生的,比如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吕秀才就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帮一些小店算算账,也够自己吃喝的。

    说像我刚刚那个故事里面说的那个书生只能算是个例,大多数家境尚可的寒门书生,他们一般采取的是半工半读,就是像现在得有些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大学生一样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但是那个时候真正那些赤贫家庭就别想读书了,能认几个字都算是老天开眼了,大多是睁眼瞎,尤其在印刷术出来之前,书的价格非常昂贵,抄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后来热门书籍出雕版,才将价格降了下来。

    说起来三国魏晋之前,那就更离谱了,造纸术都没提高,普通人根本没机会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