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疫事

    第十六章 疫事 (第1/3页)

    第十六章 疫事

    堂内鸦雀无声。

    对于流民的安置,朝堂内外现在争执不休,无非是为了钱粮二字。祖宗之法,流民编入军籍,充为厢军,然则上百年沿袭下来,大宋的厢军已人满为患,朝中上下深受其苦。厢军人数百万,每年耗费钱粮无数,战斗力则是极为低下。

    宋朝武人地位极低,一旦充为厢军,那便是永无出头之日,想做狄青哪有那么容易?再说,狄青军功盖世,被誉为名将,最后又落得了如何下场?厢军之中尽是混吃等死之辈,再加上贪腐横生,冗军已成大宋心腹大患。

    新党早有变革之意,但流民一旦安置不周,便又是一场波折,稍有不慎,就是烽烟滚滚糜烂千里,这真是编军也不是,不编军也不是。蔡京就要高升,此时广南流民之患,是他在荆湖最后的事务,也是朝堂对他最后的考验。

    他毕竟曾是旧党中的年轻俊杰,曾得保守派中的扛鼎人物司马光盛赞,如今新党将他招入东京,是为用其才,如若这次的流民安置他还是依照祖宗之法,那旧党的帽子摘不下来,在哲宗一朝厮混,恐怕不会太过安乐。

    蔡京对此间的门道心知肚明,却又苦恼万分。他确实有其出色之处,不然也不会混成千古权奸。那些能够把持朝堂的奸臣,哪一个不是心机深沉的能干之人?但蔡京所擅长的,还是官场钻营,对于这涉及民生的具体事务,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堂下诸位官员心中未必没有想法,只是自范仲淹变法以来,新旧之党争惨烈异常,且局势风云变换,今天是新党气焰嚣张,明日旧党就要卷土重来。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宰相都换了一波又一波。

    这混官场的谁也不个傻子。除开涉及切身利益的或者是立场鲜明博出位的大佬,谁敢轻易站队?

    枪打出头鸟,谁站队谁死。此次流民安置说大不大,整个荆湖北路也就几千号人,但说小也不小,因为整个朝堂的目光除了西北路的战争之外,尽数汇聚于此。

    到底是变革派找到出路,还是守旧党沿袭祖宗之法。这风口未明之前,谁也不敢异动。

    蔡京自己就是个官油子,怎么会看不出各人的想法?只是如今骑虎难下,若是不能给出个章程,只怕朝堂大佬就得给他一个章程了。

    “其民何辜啊!下官曾去流民区查看,流民衣不裹体食不饱腹,流离失所,还得尽快就地编军,才能解此危难啊,还请大人早下决断。”

    蔡京眼皮一抬,只见一位中年官员胡须乱颤,正在“为民请命”。

    这位却是玉山县令秦敏学,蔡京权知江淮荆浙四路转运,这位跟荆湖北路压根不搭界,乃是从玉山过来找蔡京要钱粮安抚流民的。

    你的名字某记下了!蔡京暗恨,想从老夫手里拿到钱粮,居然还如此不知趣,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