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人手调配问题

    第475人手调配问题 (第2/3页)

旨,作者只是将一千个字按照韵脚强行组合在一起罢了。

    若是碰到比较聪慧的孩子,靠着死记硬背很快就能记下来。可是,医学院里招募的学员,都是八岁以上,到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当中大部分见了大人连一句话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让这些孩子死记硬背无意义的千字文,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

    而百家姓,牵扯到了政治问题,金珏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将一些很重要的姓氏排在前列。比如,赵钱孙李,改成刘金,后面呢?总不能按照天下诸侯,或者世家的排名,序下去吧。既要照顾政治需要,又要兼顾押韵,金珏可没有这个能力。

    而三字经,其中很多内容都还未曾发生,如果从东汉末年这段历史时期就断开的话,还能剩下多少。

    故此,金珏选择了最符合实际,也最符合主流的经典作为孩子们文字方面的启蒙教材——《诗经》中的国风。

    诗三百,在金珏看来,后面的‘雅’和‘颂’都是废话居多,真正有意义的就是前面的国风。

    国风中的诗,虽然经过无数学者的再加工,但是,里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来源于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民谣。在后世,国风诗里有些字很少会被用到,但是,谁又能知道那些字在汉代却是常用字呢?

    更何况,华夏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大的‘书厄’,即便被人口口传颂的诗经也早就不是孔子熟读过的那本诗经原本了。

    算术书却是金珏一个人独立编写的,里面的内容除了九九乘法口诀之外,还包括了阿拉伯数字、十近位,简单的四则运算。

    如果有学生能够学懂这本书上的内容的话,出去当一个帐房先生戳戳有余了。

    而医学书籍,金珏就爱莫能助了。有关于战场外科医学和医疗兵培养,那都是金珏军中的不传之秘,暂时,金珏还不想把这两样推广出去。因此,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就只能靠华佗、李当之和于吉他们三个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