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准则

    第四百零二章 准则 (第1/3页)

    踏仙峰山顶有一座从外面瞧着极为简陋,里面却是别有洞天的一间茅草屋。数不清的岁月以来,这里都是他们四位人仙聚首的地方。也许这消息传到外面会引起轩然大波,各个境界的修行人也都会猜测四位人仙会在这里讨论些什么,究竟能否因此而改变天下大势。

    人往高处走,修行人更是如此。只不过受限于天资也好,或是运道也罢。很多修行人根本没有可能能够向着更高处攀登,直至最后,失望便奢望,也就死了这条心了。没准等到境界不足以在支撑阳寿,也就释然了。人都要入土了,何必再留恋于江湖中腥风血雨的厮杀呢?所以说心气这东西,很容易就能获得,但要说失去,也同样简单。

    鹤发老叟只是与李惊云一同到了山顶,便不肯再向前走半步了。在他心中那间茅草屋如同圣地一般,是不能够被别人污染的。自己已经守在此地千年之久了,怎可能这时候监守自盗?即便是李惊云一个劲的劝道看看也无妨,可鹤发老叟还是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因为两人方才的谈话,他似乎已经对于自己疑惑多年的问题有了答案。正急着回去印证一番,若是运气不错的话,没准又能够向上攀爬一个小境界。

    只不过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自己这辈子想要跻身圣人恐怕是痴心妄想了。留在大臻道也好,就呆在这座踏仙峰上,也省得走到外界被大势裹挟而身不由己。

    一直等到鹤发老叟的背影消失不见,李惊云才转过身去,推开面前房门走入茅草屋当中。厚重剑气在他的周身铺开,他皱起眉头,不再如同先前一般平易近人。从此刻开始,他便是那位大剑仙,是能够与屋中三位平起平坐的人仙。之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其余剑修无时无刻不将自己的气机化剑气,游离于周围的习惯。实在是因为在未能成就人仙之前,李惊云在这座天上天所经历的生死厮杀太多了。就连剑气也已经染血,若是心志不坚定者沾染这股剑气的话,没准便会沉沦其中从而变为剑奴。除非能够以境界压制剑气之主,不然的话生生世世都不得走出剑气轮回。

    李惊云也不是没想过梳理自己的剑气,让其变得更为精纯。只不过血气已经成为了自己剑道的一部分,除非自斩跌落人仙境界,从圣人重头再来。不然的话,他也就只能刻意收拢剑气才能够行走于天上天了。好在对于一位人仙来说,做到如此确实不算难,不然的话光是对于与他一同居住在那座湖心岛的旁人,就是灭顶之灾了。

    沿着一条阴暗小路走出去,远处亮光之外豁然开朗。一座小亭当中有一张桌子,周围四把椅子上已经坐着三个人。他们喝着面前杯中茶,闭目养神,正是在等着迟迟不来的李惊云。

    李惊云大步走上前去,朗声说道:“被一些事情给耽误了,要不然的话,肯定是我等着你们三个。”

    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道士睁开眼睛,嗤笑出声道:“千年之中,每一次都是这般说辞。你不信,我不信,也就说说罢了。”

    李惊云也不理睬对方,坐在属于自己的那把椅子上。他先是以手指轻轻点着桌面,而后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也不管烫嘴与否便喝了一大口,嘴里面嘟囔道:“渴死我了。”

    这四位人仙,虽然远算不上什么朋友知己。但整座天上天,就目前来说,能算得上是同道中人的也就是有他们四人了。再如何,彼此的关系也不错。毕竟那四位独建三教的人仙,与自己的追随者实在没办法像闲聊家常一般交谈。在各自的儒释道当中,他们已是“神”。一言一行,都被身后的人奉为圭臬。他们也是从年少的时候走来的,只不过到了如今,便已经是人仙的做派了。可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是人仙呢?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只有他们四位知道。高处不胜寒,不在乎境界高低,而是心境如何。

    为何每一位人仙都慷慨私囊的帮助后来者?不外乎是想要多一位同行人罢了。

    李惊云看着亭子,没来由的想起了当年为什么会将它放在这里。也许是已经步入人仙境界,对于外物已经没了半点儿追求。又或者是时光久远,再加上脑海中存着的事情实在太多,已经想不起来罢了。当年为了这座位列百器榜上有名的纵云亭,他可谓出生入死,险些跌境才终于收入囊中。只不过现在回首看来,既然是排在五十开外,对于他而言也没什么吸引力了。还差点在自己的修行路上留下伤痕,实在是得不偿失。

    与很多人想的都不同,李惊云的出身十分卑微。年少的时候便遇上了天上天千载难逢的饥荒,百姓民不聊生。倒是那些个修行人日日都能够酒足饭饱。而在这场饥荒当中成了孤儿的李惊云也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也一定要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