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喜忧参半

    第70章 喜忧参半 (第2/3页)

  杜中宵可以下苦功,防止考试中所有的小错误,保证没有错别字,不会出韵,但诗赋和论策中的理论展开,一直无法做到圆转自如,总给人生拉硬套之感。进士考试的题目,往往出自经典和正史,从里面摘出一句话来,要把历史和实际相联系。这个年代要考的内容,恰恰是杜中宵前世教育所摒弃的,短时间哪里能够转过这个弯来。自己想转,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走不多远,正碰到韩绛、韩缜兄弟。

    寒暄毕,韩绛道:“诸位都顺利发解,何不去酒楼饮两杯酒庆贺一番?”

    杜中宵不好扫几人的兴头,点头应允。

    到了酒楼落座,饮了几杯酒,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这次发解试上来。

    韩绛道:“我们几人中杜兄最少年,也以高第发解,若无意外,高中进士当不难。如此年纪,能够进士及第,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可喜可贺!”

    杜中宵陪着饮一杯酒,苦笑着摇头:“实话说,此次发解试,我已尽了最大努力,自己估计无论怎么考也只能如此了。按往年国子监发解举人最后中进士的人数来看,我列二十一,恰在及第不及第两可之间。此番最后要中进士,只怕要多些运气才好。”

    韩绛笑道:“这些日子我看过杜兄文章,四平八稳,少年老成,实在不像是不足二十岁的少年所写出来的。要我说,你文章一是缺在过于四平八稳了。考官读数千百人卷子,读这种文章自然厌倦。再一个欠缺之处,便是立意过于狭窄了些。立意一窄,行文便有拖沓感。”

    杜中宵拱手:“韩兄言之有理。这两样毛病,我自己也感觉得到,特别是最近这些日子,感觉特别明显。只是学问根基浅薄,纵然肯下苦功,一时也难补得回来。”

    “无妨,左右发解之后还有数月时间,我们日常多在一起讨论学问,总会好起来的。你只要在后边考试稳住,进士及第也不难。”

    杜中宵连连点头,举杯谢过。正是因为对自己欠缺哪里清楚明白,成绩出来,杜中宵才会分外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