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交接

    第130章 交接 (第2/3页)

能做出来。待晓可能不知,传出你要从永城离任的消息之后,朝中颇有权贵子弟谋求到这里上任。你任永城知县,连续两年考绩天下居首,打造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县城。到这里上任,政绩不愁。不是你托夏相公向朝里举荐,还轮不到我呢。”

    杜中宵也笑。他是当局者迷,不太清楚外人怎么看永城县。其实永城财政每年上报三司,城里又有不少权贵的产业,大家怎么会看不出永城这里的好处。不要说朝中大臣,就连皇上也知道永城有个知县杜中宵,只用两年时间,就让一个县财政宽裕。此次杜中宵到并州上任,虽然不用守缺,上任之前还是要求他进京面圣,陛辞之后才上任。杜中宵升大理评事、并州签判的消息一出来,便有权贵子弟谋求永城知县的职位。有的是要来这里刷资历,有的是要来捞一把,只不过朝廷给了夏竦面子而已。

    聊了公事,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走,今日县里父老在城外酒楼设宴,一是为你接我,二是为我送行。你去见见他们,日后也好做事。”

    两人出了县衙,杜中宵见城里街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常,心中不由感慨。当年自己到这里时,永城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原大县,人口不多,县城也不繁华。经过两年治理,不算营田务,县里的人户也增加了近一千户。不只如此,县城附近大量荒地开辟,人口大量集中到县城周围来,商业繁华了许多。

    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势。当然这个年代,城市周围的人户依然多数从事农业。与其他地方相比,城市周围精耕经作,经济作物占的比例更大,商业更加繁荣。只要这个趋势开始,一直继续下去,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整个社会经济终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了看杜中宵的脸色,苏颂道:“永城之繁华,现在尤胜于毫州城。待晓在这里两年,委实是做了实事,不只是朝廷得利,地方也安乐。”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两人一起出了城门。

    到了望江楼,董主簿早已带了本县父老迎在门口,簇拥着杜中宵和苏颂进了酒楼。

    到了二楼阁子,众人分宾主落座。董主簿向来的众人介绍了苏颂,又把在座的人介绍了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