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各有侧重

    第89章 各有侧重 (第1/3页)

    帅府,包拯进来,对杜中宵拱手行礼,道:“契丹使节已经离开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刚刚送走。——说来好笑,那使节竟然还想在胜州留几天,以示善意。看来还是有些不放心,想看看胜州情势。他们那里就要开打了,留在这里做什么?早早打发了事。”

    包拯上前,看杜中宵在桌上铺了一张纸,画了一幅图,向上面一个一个填人名。这种做法自己第一次见,忍不住上前观看,问道:“节帅这是在做什么?”

    杜中宵道:“这是契丹的各势力,我做个树状图出来。龙图且看,这图像不像是一棵树?从最上面渐分枝桠,而成为一棵大树。实在没有办法,契丹除了奚人、渤海人和汉人外,本族分为皇族和后族。皇族和后族里又公许多支,看着同族,其实关系极为疏远。外人不知究意,哪里能分清楚?更加不要说他又有契丹名,又有汉名,还有乳名、字诸般种种。数月以来,帅司费了不少力气,凡契丹贵戚高官,都搜集了许多资料。我这里分门别类,把他们的族属、支系标记清楚,不致混乱。”

    包拯看着桌上正是后族的阿古之一系,从阿古之始,后辈的子孙枝系清清楚楚。不但是男性,就连重要的女性有哪些,有哪些家族联姻,也都标记清楚,不由连连点头。

    契丹还带有部族遗风,一个人首先是部族的成员,其次才是朝廷官员。不分清楚部族,契丹官员的倾向就捉摸不清。以前宋朝的情报很弱,经常连契丹和党项重要官员的名字都搞不清,更不要说对两国的行动做出预判。杜中宵到河曲路,才初步建立起情报网络,掌握两国动向。

    随着秋意渐浓,契丹内战已经不可避免。虽然朝廷已经决定了不参与,但对战局不可能不关心,哪方可能获胜,更应早做预判。不要出现押错了宝,到时被人反噬的事情。

    把桌上的树状图一一摆完,杜中宵看了一会,对一边的李复圭道:“经判,抽几个得力人手,依着桌上的图,把契丹的官员如此排布起来。对了,还要别调人员,对摆好的图仔细核对,不得有错漏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