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契丹要害

    第82章 契丹要害 (第3/3页)

,给了赵祯很大的信心,有了一统天下的气魄。

    杜中宵起身,拱手道:“对于大臣来讲,不必知道战争的细节,只要知其大略,臣称其为战略。要对战略做决策,首先要判断战略形势。便以党项战争为利。未取河曲路前,要攻党项只有三路。一是从鄜延路攻横山,二是从环庆路出发,去攻灵州。三是从镇戎军出发,还是攻灵州。鄜延路和环庆路,都是山路崎岖,实际不利于大军行进,只能作为辅攻。镇戎军虽然谷道平坦,但天都山与横山一样,都是党项重地,前进并不容易。这个进候做决策,若是要进攻党项,就应该以镇戎军为主,先谋求攻占天都山。”

    赵祯点头:“此话不错。以前大臣议对党项作战,多以鄜延路和环庆路为主,还是太过轻敌了。只有先取天都山,平静道路,才可自镇戎军取灵州。”

    杜中宵点头,道:“有了河曲路,当然又自不同。对党项作战,要看我军实力,党项实力。若是要一步一步蚕食党项的土地,便当以河曲路和鄜延路为主力,先夺其横山之地。有了西域,那就应当夺其河西之地。如果灭国之战,那就要出大军,从镇戎军直攻灵州。此次进攻党项之战,以狄太尉帅大军攻灵州为主,其实就是对党项的灭国之战。韩太尉取河西,只是分党项兵势而已。”

    说到这里,杜中宵便就住了口,让赵祯和几位大臣思索。

    其实从最初的战略构想看,狄青一路还是不太合格。直等到韩琦取了凉州,才大军出天都山。狄青攻灵州,韩琦已经取了静州,逼到了兴庆府城下。本来应该是狄青攻下灵州,韩琦大军赶到,两路合攻兴庆府才对。现在事实,是狄青一路拖累了全军的进攻速度。

    说到这里,杜中宵不再说党项,而是转到了契丹方向。

    “契丹前几年两帝并立,争战数年。直到去年,耶律洪基才显出必胜之势,步步进逼。耶律重元则一步一步后退,直到退回大同府。现在这个时候,是本朝插手契丹的大好时机。因为幽燕一带,实际互为表里。幽州依燕山,控扼大片平原,自是重地。但大同府有数条道路通向其周围,可以协助防守。两国军力旗鼓相当,谁占住大同府,谁就有优势。所以幽燕之战,要害在大同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