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委以重任

    第120章 委以重任 (第2/3页)

还可指挥,数万人就指挥不灵。数十万,不等接战,自己就先乱了。”

    这是自太宗之后,禁军真正的顽疾,不大改军制根本无法改变。禁军是以指挥为单位,统兵官掌握绝对权力,上面的编制就无定数。指挥作战的将帅,能调动的就是指挥,上面是空白,下面管不到。一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是有限的,五千人的军队,主帅还管得过来,一万人实际就力不从心了。范仲淹在陕西行将兵法,就是在指挥之上再加一级,称为将,能直接指挥的人数明显增加。

    赵祯点了点头:“主帅直接指挥,委实难做。战时加派主将,也难做到事事顺心。”

    杜中宵捧笏:“可若是让一将管大军,一切决于一人,又权力过大。数万人就可以倾社稷,为人主者不得不防。河曲路军制,就是让军队的编制更大,而统兵者又无大权,算是折中。军中增加将领,而又各司其职,不互相牵制。到了战时,指挥者只要管将略,不及庶务,以免分心。属下将领长年带军,未免其战时有小心思,不从军令,故以副职监军。如此做,军队不能危及社稷,而又有战力。”

    这些日子,杜中宵与军校学员一起,有目的性的给朝中大臣上课。其余人是赵祯选出来的,只有赵祯是一直参与。经过学习,现在的赵祯对军事不再是一无所知,有个大概了解。河曲路军制的特点以及其目的,赵祯慢慢了解。对于打仗赵祯知道得不多,但对政治却驾轻就熟。新的军制,实际就是把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换成了政治问题。了解了,赵祯自觉可以控制。

    随着党项战事结束,军队必须进行改制,已经成了朝野共识。这一战能够轻松胜利,最关键的,是战前杜中宵已经把党项四面包围,分割成了几个战区。这几个战区不能互相策应,党项完全丧失了战略纵深,失去了腾挪余地,只能被宋军一城一城攻下。

    如果没有河曲路,不取西域,狄青三十万大军想灭党项,并没那么容易。战线拉长,党项就可以骚扰后路,同时在其他方向对宋军发起主动进攻,而不是每个方向都被宋军威胁后路。而如果宋军分兵,最后进攻横山就是榜样,很可能狄青无法掌控。

    朝中官员都看得清楚,赵祯又何尝不清楚?狄青所部的三十万大军,本就是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