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进退不得

    第138章 进退不得 (第3/3页)

丹非常不利。如果不能与宋朝迅速谈判,大军一退,宋军可能会趁势进攻。

    杜中宵道:“兵书云,不可因怒兴兵。此次契丹攻朔州,便就是犯了此忌,在马邑骑虎难下。耶律仙童要来京师,想来是得到了洪基消息,这仗打不下去了。契丹人想趁大军还在马邑的时候,与本朝商谈停战,不会太难看。如此,我们倒是不急着谈了。”

    赵祯道:“太尉以为,暂时不谈,又应该如何?”

    杜中宵捧笏:“此时契丹只是稍有困难,还不到不得不撤的时候,这个时候与他们谈,必然狮子大开口。不如趁现在契丹大军被牵制于马邑,命北边的杨文广,在得了白水泺之后,继续取九十九泉。如此大同以北,尽入朝廷之手,截断北边鞑靼诸部南下路线。这些地方,本就是契丹与鞑靼交界处,契丹一向不怎么重视。朝廷夺取之后,再与契丹谈判,可以把这些地方与朔州一起,让契丹让与本朝。”

    文彦博道:“那里都是荒野之地,朝廷得了何手?”

    杜中宵道:“相公,那里都是上好的草场,怎么会没有用呢?而且鞑靼对契丹一向恭顺,每有战事常出兵相助,以后与契丹作战的时候,不得不加倍小心。朝廷得了这些地方,可以慢慢收复鞑靼诸部,让他们在以后与契丹作战时,不要出兵助契丹。”

    韩琦点头:“杜太尉说的是。此次契丹退兵之后,估计数年之内不会有战事。取了九十九泉,则整个阳山都为朝廷所有,可以乘机经略草原。有粮食,有铁器,不怕鞑靼不归顺。”

    契丹的上京道和西京道之间,是鞑靼诸部,契丹的倒塌岭节度使。与上京道不同,契丹没有在这里设置城池,也没有驻军,鞑靼各部相对宽松。自征服这里,鞑靼对契丹非常恭顺,每有战事,鞑靼经常主动要求出兵助阵。收服了鞑靼,对于以后与契丹的战事,有很大好处。

    赵祯道:“如此,便让庞籍再留契丹使臣于朔州十日,命杨文广取九十九泉。十日之后,契丹很难再在马邑待下去,那个时候,再与契丹议和。”

    众臣拱手称是。

    此时对契丹来说,进不能进,退了则给宋军机会,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尴尬。十天,就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