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能战方能言和

    第158章 能战方能言和 (第3/3页)

边强敌岂能放过嘴边肥肉?便如前唐,国力盛时四夷来贺,国力一弱,遍地兵戈。”

    这是矛盾论,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也不是一般的官员能认识得到。张方平对此显然并不赞成,对他来说,军队就是军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百姓享受和平就好。

    百姓不识兵戈是福气,不过这样的福气只能凭运气,看别人给不给你。只有自己是天下强军,四夷不敢动入侵的念头,那时才是真正的和平。

    张昇点了点头:“太尉说得对,能战方能言和。若是不能打仗,再是忍让有什么用?当大唐安史之乱后,周边的吐蕃、回鹘、南诏,诸般种种,可没有善类。”

    杜中宵道:“对,朝廷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有和平?因为自己兵强,周边敌人,来入侵讨不到便宜。一旦入侵对外敌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和平就很了。便如澶州之盟,如果不射杀萧挞凛,让契丹人知道不能取胜,怎会有后来的兄弟之邦?”

    韩琦道:“我有些明白太尉的意思了。只是那般强军,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只怕是难。”

    杜中宵点头:“不错,很多事情不是知道怎么做,就能做好的。只能够按着现实的条件,去做合适的事情。不能够天下人万众一心,那就只能从军队本身想办法。定好他们要做什么事情,做到需要哪些条件,选择合适的人即可。现在的禁军,打仗或许有人懂,但对于真正的战争,又有谁明白?不经过一场需要天下尽全力的战争,许多人对战争还是认识不清。两国交战,不只是前方一刀一枪,而是从朝政到日常细务,方方面面。做了万全准备,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张方平道:“去年灭了党项,并没有多费力。”

    杜中宵道:“参政,与本朝相比,党项有多大的地盘?有多少人口?有多少钱粮?只要正常,用钱粮堆也能堆死党项,做不得数的。契丹与本朝比,才堪堪算势均力敌。败了契丹,才能说安全。”

    于契丹来说,燕云十六州只是一部分,他的核心是辽东和大草原。河东和河北路以北,广阔的土地都是契丹领土。大草原的上所有部族,都是契丹的一部分。与女真人不同,这些草原部族,都相当忠诚于契丹,其实力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