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难题

    第209章 难题 (第2/3页)

为,整训总要几年,不会立即开战。现在突然契丹断了使节,所有人都慌了。不过反过来想,满朝文武都知道此事,契丹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再等几年?”

    包拯点了点头:“不错,这种人人皆知的事情,怎么可能瞒过契丹?太尉以为,此事是契丹故意如此?并不仅仅是因为雄州那一场战事?”

    杜中宵点头:“与雄州一战有关,但不仅仅是因为那一战。契丹两帝争立,打了五年,按说他们也要休养生息。不久前契丹太后故去,洪基斩了重元,需要时间安抚后族。但是,如果知道了本朝数年之后全军就能整训完成,北伐燕云,他们也不能等。”

    包拯点了点头:“说的也是。太尉,不知你认为,现在能不能与契丹开战?”

    杜中宵笑了笑,道:“朝廷养兵百万,现在钱粮充足,如何不能开战?只想着全军整训,之后再开战,契丹怎么可能让我们如意?有的事情,躲是躲不可能不过去的,知难迎上而已。”

    韩琦叹了口气:“河北路正当契丹,这数年来,别的地方军队不管怎么变动,那里的军队一直不敢乱动。现在整训,也数河北路的禁军最麻烦。刘几今年新建军校,等到练出人来,不知什么时候了。”

    杨文广道:“想练出人可不容易。前些日子刘几来文,说是河北路文风不盛,读书人少,军校根本就不招不足人。二十余万禁军,全部整训,最少要补入数万军官。可刘几派人到各州招考,最终也不过招到一千余人。这一千余人,是河北路合适的人才全部选去,后边数年都没人了。”

    杜中宵道:“是啊,河北、河东和陕西三路,文风不盛,大多州军连州学都没有,民间的读书人很少。没有办法,只能从其他路招人才行。”

    杨文广摇了摇头:“此事做起来并不容易。读书人,自然是江南、福建、两浙三路最多,军校缺的人招齐不难。可河北路的禁军,多是河北人和京师附近的人氏,从那些地方招军官来,他们能在军中待下去么?兵将不和,一样是军中大忌。”

    其实何止是兵将不和,两个地方的人生活习惯就有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