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提前接班

    【24】提前接班 (第2/3页)

,也是花样繁多,令人惊叹不止。各种乐队,各种杂耍,通宵演奏。另外,这儿那儿,有队队童子彩衣击鼓,从晚到晓,叫做太平鼓,通宵男女拥挤,人山人海。

    今年的花灯和烟火虽不如往年热闹,但也相差不远,只是乡下的灯进城来的较少罢了。正月十四日是灯市进入**的第二天。这天上午,有一个相貌不俗的年轻人,穿一件半旧的圆领羊皮袍,眉宇间含着几分年轻的盛气,他有两个仆人陪伴,从西城来到东城,在东长安街向王府井的转角处下了驴子,开了脚钱,慢慢地往灯市走去。一边走一边颇有感慨地低声吟道:”这种场面,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的感觉~~”

    “等到明年清军入关,北京又会是怎么一番景象呢?”说话的正是宋友亮,他与许二多、张石头进了北京城游玩,越走人越挤,生意越热闹,使宋友亮不知道看什么好。有时他想站在一个店铺前仔细看看,但正在看着,又被人潮推向前去,他走到一个较大的珠宝店前,由于好奇,进去随便观赏。这个店里的广东老板正在请一位太监看一颗很大的珍珠,几尺之外,光耀人目。宋友亮知道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径寸之珠”,他不敢走近,也不敢问,只听那个太监说:”三千两不能再少?”

    商人极其恭敬地回答说:”实在不能再少,公公。田皇亲府上的总管老爷已经来看过,叫小的把这颗珠子给他留下。只是公公喜爱,我才敢卖给公公,要是在往年,像这样的宝物至少可以卖四五千两银子。今年生意差一点,又是公公想要,作价三千两卖给公公,赔几百两银子算小的的一点孝敬,以后仰仗公公关照的时候多着哩。”商人随即走近半步,嘻嘻地笑着小声说:”以后里边采办珠宝,只要公公垂爱,照顾小的一下,什么都有啦。”

    太监又把珠子端详一阵,说:”好吧,我留下吧。其实我也不打算用它。我看这颗珠子还不错,送给我们宗主爷嵌在帽子上,倒是很好。”宗主爷是明朝太监们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

    宋友亮第一次看见用三千两银子买颗珠子,骇得张嘴瞪眼,不由得摇摇脑袋。看见太监向他扫一眼,他赶快一转身退出了珠宝商店。当回到人潮中继续向前拥挤时候,他禁不住喃喃他说:”三千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